• 2020湖北事业单位报名人数
  • 湖北事业单位考试网
  • 2020湖北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
  • 湖北事业单位考试网

西安能成为“人才高地”吗?

  

30年来,西安一直面临这样的尴尬:作为全国大学和科研院所最集中的城市之一,西安无法阻止高层次人才大量外流; 同时,西安作为我国重要的腹地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已成为广东省人才培养基地,每年有近30%的毕业生前往广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副教授告诉界面新闻

为了解决上述人才尴尬问题,西安今年开始推出一系列“引才令”,被外界解读为史上最密集的人才引进计划。 人才引进也被西安官员提到与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同等地位。

事实上,这只是中西部省会城市武汉、成都、长沙人才争夺战的一部分。 上述城市今年都打响了“人才争夺战”。

事实上,这也揭示了中国城市发展逻辑和重心的新一轮变化:一线城市的“虹吸效应”并未减弱,但在新的产业调整中却出现了明显的溢出效应,中西部地区城市正在接替中部和东部城市的工作。 城市产业转移,急需大量人才。

新一轮崛起,西安面临“一带一路”等诸多良好机遇。 新背景下,西安如何从“人才培养大本营”向“人才集聚营”转型?

人才培养数量与城市发展水平“倒挂”

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数量一直是西安的城市王牌。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近20年来,西安是全国高等科研机构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高校密度最高、人口最多的城市。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

仅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数量来看,西安确实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西安市最新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西安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63所,在校生73万人。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西安在校大学生数量居全国第三位。 西安官员更自豪的是,西安“拥有各类科研技术机构3000多个”。

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数量直接增加了西安的两项统计:西安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8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0.92%,居全国第一; 西安18岁以上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比例居全国首位。 作为二线腹地城市,上述数据极为罕见。

然而,这也正是西安的尴尬所在:海量的人力资源没有被西安利用,人才外流和人才引进不足一直是西安发展的瓶颈。

上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感慨地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电子、通信等优势专业毕业生南下,在此外还在西安的华为、中兴、大唐电信等公司工作。 深圳、广州。

界面新闻记者还发现,2008年前后,“全球代工厂”富士康在中国扩建工厂时,西安高校理工科毕业生立即进入富士康工作。 2007年和2008年,西安北郊一所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几乎一半都加入了富士康。

“硬科技”概念最早提出者、中国科技之星孵化器创始合伙人米雷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西安是硬科技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中国的人才培养。不过,由于西安的发展趋势,上个世纪,孔雀东南飞最早、最密集的地方就在西安。”

从教育部官网最新公布的榜单来看,高校数量最多的前四名分别是北京、广州、武汉和西安。 但西安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与上述四个城市不在同一水平。 比如,2016年武汉的GDP为1.18亿元,是西安的近两倍,更何况西安与北京、广州还有差距。

人才培养数量与城市发展水平的倒挂一直是西安备受关注的问题。

西北大学教授、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曹刚告诉界面新闻:“早在30年前,《光明日报》就曾撰文指出,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西安与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不匹配,但30多年来更多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就点击这里,这个缺点仍然没有得到弥补。”

十五年前,广为流传的《中国城市批评》一书批评包括西安在内的国内观点,认为城市心态、城市环境、城市精神、重视人才、旅游发展、户籍政策等六个方面限制了西安的发展。西安的发展。 。

界面新闻记者查询发现,西安组织政府人员与西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成员一起应对并研究对策。 曹刚当时呼吁:“西安人才大量外流,政府应该重视,大力改善就业环境。” 西安市人事局一位官员表示,2003年以来,“东南飞”出现逆转,人才流入量超过流出量。 西安将真正从人才大市转变为人才强市。

事实上,15年后的今天,西安仍然不是一座人才强城。

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位负责人不久前对媒体表示,西安目前存在行业领军人才短缺、国际化人才数量少、人才工作市场化程度不够等问题。 、人才服务环境差。 他认为,这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创新中心、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城市的定位不符。 西安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发展体系和人力资源优势。

西安为何留不住人?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近日提出有关西安这座城市的“十问”。 在人才领域,王永康问道:“为什么我们(西安)有那么多科研院所、重大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却在我们这个城市(西安)转化?” 能力不足,墙内开花墙外香?

王永康接着问道:“面对兄弟城市眼中的明珠大学、科研院所、两院院士以及众多专家和人才,我们是否做好了‘服务员’,是否打破了兄弟城市之间的关系?”打破校园之间的壁垒,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作用?积极努力服务?

“我们(西安)的户籍政策和人才政策慎重吗?真的能让人才进来、留下来吗?” 王永康说。

业内普遍认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是西安“孔雀东南飞”的最直接原因。

陕西科技大学就业办公室的一位老师给学校举了个例子:“陕西科技大学皮革、造纸、包装、工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很少,不是他们不想留在西安,但陕西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几乎没有。” 合适的雇主。”

西安产业结构不合理、相应产业发展不健全,长期以来一直为毕业生所诟病。 陕西作为资源型老省,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能源经济翻天覆地; 创新创业企业不多; 绝大多数大型企业都是国有企业...

西安交通大学讲师表示,西安交通大学2014年在陕西招生980人,在全国招生3222人。 如果西安不能为留学生提供足够、合适的就业机会,他们很可能会在求职季到其他地方签约。

当然,薪资水平也是人才落地的重要考虑因素。 智联招聘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暑期求职期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的薪资在全国37个主要城市中位列前五。 北京以平均招聘月薪9791元排名第一。 但其中,西安6089元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仅落后于周边的成都、武汉、长沙、郑州,甚至低于同样位于西北的乌鲁木齐、兰州。

上述西安交通大学讲师告诉界面新闻,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势学科培养的学生为例,西安的薪资水平所能提供的与他们的期望相去甚远,而这些学科的毕业生,往往是西安急需留住的“人才”。

在人才落地的诸多考量中,较低的房价是西安在人才竞争中的优势,但这只是2017年之前的事。随着2017年以来西安楼市的快速复苏,西安的优势在于“低房价”。 ” 也在缩小。

以2017年11月为例,西安主城区几乎所有新开盘住宅项目单价都突破万元,这意味着毕业生需要攒下至少30万元的首付才能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

今年西安实施的限购政策中,户籍异地购房者需提供两年的个人所得税或社保证明,补缴的个人税和社保证明不能退还。作为申请购买资格的有效证据。

虽然西安出台了人才落地相关政策措施,客观上抵消了限购对人才落地的限制,但上述限购政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安在“人才争夺战”中的优势。

中心城市“人才争夺战”

2017年,中部地区“人才争夺战”突然爆发。 除西安外,长沙、武汉、成都等城市均高调推出人才招聘计划。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2017年6月底,长沙市发布了近7000字的《长沙市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又称“长沙人才22条新政”。 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项是,“在长沙工作且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或技师及以上专业资格的人才,购买首套住房时不受户籍、个人所得税、社保缴存限制”。家。”

成都今年7月出台“人才新政策十二条”,也放宽了人才落户限制,实行“先落户后就业”政策,重点关注高层次人才。

与西安类似,中部人才重镇武汉也多年来一直在“为别人做嫁衣”。 除了武汉近期提出“5年内留住100万大学生”外,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还宣布,武汉将推出三大人才核心举措:无任何门槛在该国定居; 争取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落户购房; 率先出台大学生最低年薪标准。

时间回到今年5月,西安市政府印发《西安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公布23项新举措用于人才引进。 西安计划五年投资38亿元。 吸引和培养100万人才。 上述《办法》还涉及为高层次人才免费提供引进落户、创业、政策落实、社会保障、医学教育等服务。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五年百万人才”是多个中心城市的共同目标。 人往高处流,水往低处流是自然之势,人才争夺战在所难免。

据猎聘网年终统计,2016年人才净流入城市中,杭州以8.9%的流入率位居榜首。 长沙、武汉、成都等中心城市均进入前六名。

这一轮“人才争夺战”实际上揭示了中国城市发展逻辑和重心的新一轮变化:受城市容量、发展空间等原因制约,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已经开始下滑。 在新的产业调整中,出现了明显的溢出效应,中西部地区城市积极承接中东部地区城市的产业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高铁的开通,内陆城市的发展机遇和城市潜力日益凸显。

以西安为例。 已开通或在建的高铁将连接西安与郑州、成都、银川、兰州、包头等周边城市的东西南北。 交通格局的变化给城市发展带来新的逻辑。

西安市人才计划及成绩单

不久前举行的首届世界西方商务大会开幕论坛上,当论坛开幕式上600名嘉宾离开座位时,主持人突然说道:“离开时,各位官员起立,请先离开!” 全场突然想起了掌声。 。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但却成为西安当前人才引进的现实写照:人才被重视,人才如此被重视——这在以前是比较少见的。

“院士们请先!” 被媒体解读为大西安打造人才枢纽的决心。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王永康多次表示,当前西安正处于发展历史上机遇最多的黄金时期。 发展机遇众多,招商引资被确定为“一号工程”。 在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的同时,人才计划也被视为另一项重要计划。

今年9月初,西安出台20条招贤纳士措施,其核心是设立“西安伯乐奖”,奖励西安市企事业单位、非公新引进市外人才的经济单位、社会组织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给予奖励。

西安市印发的《西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西安大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科技人才,优先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人才。 10年后,西安市各类人才总数将达到134.4万人。

王永康在不久前举行的西部商务会议上也表示:“今年以来,西安出台了23项人才新政策,并推出了史上最宽松的户籍新政策。新政策实施以来,11万人才新的大学生已经安顿下来了。”

2017年以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史上最密集的人才招聘令。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一系列人才招聘订单是近年来唯一一次如此密集的人才计划。

西安市官方宣布,西安正在成为各类人才的首选港湾之一。 当然,未来西安能否成为人才高地,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标签:西安   人才   新闻   科技   科研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gsgwyw.com/xingce/49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