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15:00,茂南区决定当日18:00至22:00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大规模核酸筛查。 疫情防控刻不容缓。 茂名教师积极响应号召,积极投入到抗击疫情第一线。
走上街头,穿上红背心,他们是抗疫一线的志愿者; 在社区、在核酸采样点、在各个大街小巷,三尺讲台的老师变身爱心使者,为抗击疫情持续提供教育力量。 他们每一帧勇敢逆行的身影,都在守护着这座最美的石油城。
剪影一
退休教师永不褪色
18时30分,台风过后的天空布满了粉色的晚霞,整个城市显得格外安静祥和。 在桥北西区的核酸检测点,也许大家都在下雨之前赶着做,也许大家刚吃完晚饭,检测点就排起了长队。
人群中的退休教师刘老师看着忙着维持秩序的老同事,心里暖暖的。 他走到校长面前说道:“校长,给我一套志愿者制服,我会和大家一起抗击疫情。”
校长犹豫了一下,说道:“算了,你们是易感老年群体,核酸检测完就回家,我们就来。”
“你担心什么?” 刘老师抓起志愿者制服,一边穿上一边说道:“我是老志愿者了。”
夕阳下,刘老师在入口处配合检查人员测量体温和身份验证,忙着指挥调皮的孩子排队,教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填写信息……
天黑了,还下着雨,但刘老师和大家仍然忙碌着,坚持着。 深夜,当我终于完成作业时,校长动情地说:“刘老师,谢谢您的辛苦付出,谢谢您,您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我虽然退休了,但我永远是一名党员,我的关系在单位,我的活动在社区,我的贡献在社会。” 刘老师自豪地说。
剪影二
外籍教师参加
19时30分,香河社区一名特殊志愿者正在活动。 赵老师兴奋地对穿着红外套的志愿者老师说:“我是在这个社区长大的,我在别的地方上大学,留在那里当老师,但我和这里的邻居很熟悉。来吧,我带大家去参观一下。”扫大楼。”
为了避免居民错过核酸检测时间,赵老师和其他志愿者老师不辞辛劳,挨家挨户敲门进户,主动表明身份并说明来访目的,确保了居民们的健康安全。没有人落下。
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赵老师将他们扶到楼下的核酸监测点,主动帮他们扫描粤语核酸码,然后护送他们回家; 有些留守儿童没有智能手机,赵老师就拿着手机输入他们的身份证,为他们获取广东核酸二维码。 有些居民对扫码登记的流程不太熟悉,赵老师耐心地给他们讲解。
突然下起了小雨。 赵老师帮助老人、孕妇、儿童避雨,并为他们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来来往往的居民都对这位特殊的志愿者赞不绝口。 上楼下楼,上千层楼梯,在微风细雨中,她流下了一身的汗水,这成为她抗击疫情最美的痕迹。
剪影三
老师母女共同抗击疫情
21点30分,这一夜的雨似乎下得特别轻。 细雨蒙蒙,在昏暗的路灯映衬下,让人感觉温暖起来。 李老师拖着三岁的女儿在南翔社区的街道上走来走去,呼吁居民下楼做核酸检测。 身为医生的丈夫变身“大白”为市民进行核酸检测,却已经三天没有回家。 学校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 李老师毫不犹豫地带来了麦克风、音箱等设备上课,并要求女儿一起穿上“志愿者红”。
“大家赶紧下楼做核酸检测!你们不做,我也不做,你们以后怎么活?” 女儿勇敢地尝试着,稚嫩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羞涩和胆怯。
一位路过的老人说道:“小姑娘,你的喇叭太小了!你要喊大声一点!”
“现在是晚上了,我太害怕把水溅到别人身上了。” 李老师开玩笑地给女儿解释。
“你为人民服务更多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就点击这里,谁敢泼水?我帮你讲道理!” 老者板着脸说道。
居民们不理解、不配合的委屈,李老师顿时感动了,释然了。 我女儿穿着成人小号的志愿者制服。 它既不是衬衫也不是裙子。 很幼稚,却成了这个雨夜最美的风景。
后记
正是最平凡的感动,抚慰着平凡人的心灵。 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很多,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他们是父亲和母亲、儿子和女儿、丈夫和妻子,他们是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作为的人民教师。 每一位抗疫人物主动承担起“保护师生安全健康”的责任,平凡中展现不平凡,彰显教育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圆满完成从教师到教师的转变。教育人民的老师,就是抗击疫情的老师。 蝶变。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杨建雄
【通讯员】陈国珍
【作者】杨建雄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