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湖北事业单位报名人数
  • 湖北事业单位考试网
  • 2020湖北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
  • 湖北事业单位考试网

现代科技基本知识答案.docx 11页

  

2013年秋季版现代科技基础知识作业1(第一、二章练习) 1、填空题 1、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P12。 (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代最伟大的工具”思想家”和“最有学问的人”。P23.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公元前三世纪的(中国)。P24.在自然科学与神学争取独立的斗争中,有两个突出的事件,一是(哥白尼日心说)的建立,二是(血液循环说)的提出。P45。1543年,维萨里出版了一本书(《人体结构》),开辟了通过解剖学研究(血液循环)的途径 P46.(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至今仍然适用。P47.作为应用之一牛顿力学的成果,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在(十八)世纪下半叶。P58.(瓦特)在前人发明的基础上发明了高效蒸汽动力机。P59.第一次技术革命(蒸汽)电力技术)革命。P510。伏打于1800年发明了(电池),使(电流)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P711。 电可以产生(磁),(磁)也可以产生(电)。 P712。 电力技术革命起源于(欧洲),完成于(美国)。 P713。 现代自然科学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天文学)和(力学)。

P1214。 牛顿的力学成就集中在他1687年出版的划时代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P515。 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表示(惯性)。 它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原因,而(力)是物体改变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16、关于光本质的认识,历史上曾有两种观点:一种以牛顿(粒子论)为代表,认为光是发光体发出的微小(粒子流);另一种以牛顿(粒子论)为代表,认为光是发光体发出的微小(粒子流); 另一个是以惠根为代表,以Si(波动论)为代表,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光的一种(波动论)。 P1217。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和(转换)包括热现象。 P1318。 (经典电磁学)的理论总结是由麦克斯韦完成的。 P14 19. 元素的科学概念是著名科学家(波义耳)P1420 提出的。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燃烧(氧化)的科学理论,真正揭示了(燃烧)的秘密。 P1421。 阿伏加德罗认为,(分子)是具有一定特性的物质的最小单位,而(原子)只是参与化学反应的最小粒子。 P1522。 (元素周期律)指出元素的性质是它们(原子量)的函数。 P1523。 (尿素)的合成开辟了有机物质人工合成的康庄大道。

P1524。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是第一个关于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的理论,在现代天文学上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 P1525。 英国地质学家莱尔的重要著作(《地质学原理》)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地质学)的系统化。 P1626。 1809年,法国(拉马克)在《动物哲学》中首先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P1727。 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一本书(《物种起源》),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生物进化)理论,提出了自然选择理论,并用它来解释生物体的进化过程。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选择理论。 P17 2.关于判断和纠正错误的问题(回答要求: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在问题的错误部分下划线,并在“更正”处写下正确的内容) 1.封建科学文化的巅峰社会发生在古埃及。 它是第四个伟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保持着完整文化传统的国家。 P15判断:错误。 更正:中国 2.体现经典力学体系的著作是牛顿的《物理学》。 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力学的基本概念,建立了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P12 判断:纠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3、现代电磁理论的创始人是麦克斯韦,他提出的电磁感应定律是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P14 判断:纠错:法拉第 4、阿伏加德罗认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能保持其原有性质的最小粒子。

P15 判断:纠错:原子简答题 1.简述五个生产力高潮的形成。 答案要点:(1)第一次生产力高潮(P2) 地点:中国,时间:3世纪至13世纪,特点:以农业生产为主。 (2)第二次生产力高潮(P5) 地点:英国,时间:17世纪至1830年,特点:以纺织工业为主,迎来工业化新时代。 (3)、第三次生产力高潮(6)地点:德国,时间: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特点:以化学工业为主,迎来化学合成时代。 (4)第四次生产力高潮(P7) 地点:美国,时间:1879~1930年,特点:以电气化生产为主更多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就点击这里,迎来电气化时代。 (5)第五次生产力高潮(P8) 地点:日本,时间:20世纪中叶,特点:技术全面创新,产业结构现代化。 2.简述三次技术革命的特点(P5、7、8)回答要点:①第一次技术革命又称蒸汽动力技术革命,以蒸汽动力技术为主要技术,以蒸汽动力替代人力、畜力、风力和液压、动力机械、传动机械、工作机械等组成机器生产系统。 ② 第二次技术革命也称为电气技术革命。 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是在实验室里完成的,是由科学家自己实现的。 它不仅解决了生产文明问题,而且发展了生活文明。 ③ 第三次技术革命也称为现代技术革命或信息技术革命。 六大高新技术已成为现代科技革命的主战场,其中信息技术是先导,用计算机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3.简述经典物理三大综合(P12--14)答案要点:①牛顿力学统一天上和地上物体的运动,以万有引力和牛顿运动三定律为定律其次是宇宙中所有物体的运动。 宇宙法则实现了物理理论的首次综合。 ②能量守恒定律和变换定律揭示了自然界各种运动的统一性,实现了物理理论的第二次综合。 ③麦克斯韦总结的经典电磁理论揭示了电、磁、光的统一,实现了物理理论的第三次综合。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作业2(第三章、第四章) 1.填空 1.普朗克量子假说的提出(量子论)P212。 正如原子是所有物质的组成部分一样,(量子)它是构成所有能量的单位。 P213。 1905年,爱因斯坦将量子概念扩展到(光的传播过程),提出了(光)量子论。 P214。 1913年,玻尔将量子概念扩展到(原子内部的能态),并提出了(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 P21 5. 1923年,基于对称性的考虑,德布罗意提出所有(物理)粒子也具有(波)性质,即(物质波)的概念 P22 6. 1925年,美国物理学家戴维森·赫格莫通过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性质,而(波粒二象性)被广泛接受为微观粒子的行为特征。

P227。 在量子理论的基础上,海森堡和薛定谔分别创立了(矩阵力学和波)力学。 P228。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文章《论运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狭义相对论。 P229。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与光源和观察者的运动无关。 P2310,(光速)是所有物质运动的极限速度。 P2311,香农于1948年出版(《数学传播理论》),奠定了现代信息论的基础。 P2512。 染色体中有两种主要化学成分:(蛋白质)和(核酸)。 核酸可以区分(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P2813。 随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和遗传信息传递(中心)规律的建立以及基因重组技术的兴起,几乎所有生命现象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层面寻找本质规律,(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研究生命现象的核心理论。 P2914。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P3215。 至此,人们已经认识到自然界存在的四种基本力是(引力)力、(弱)力、(电磁)力和(强(或核力))力。 P3316。 宇宙处于恒定(膨胀)状态,“红移”现象表明星系正在相互远离(galaxies are moving away from other)。

P3517。 根据热大爆炸宇宙模型,我们的宇宙诞生于一个(高温)、(高密度)原始火球的突然大爆炸,并经历了从(稠密到稀疏)、从(热到)的演化历史。冷),最终形成(星系)和(恒星),这就是现在观察到的宇宙。 P3718。 (板块构造)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关于全球(地壳)结构的发展和(变化)的全球构造理论。 P39 19. 基因对性状的决定性影响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 P4320。 (遗传)信息从DNA转移到RNA,再从RNA转移到蛋白质(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转移到DNA(复制)的过程,被称为“中心法则”。 P4421。 1860年代,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用实验彻底否定了(自发)生命理论。 P6022。 在现代科学的三大问题——(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智能)起源中,(智能)起源可能是最困难的,同时也是最困难的。是与现实生活最密切相关的。 P6223。 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智力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包括三个方面:作为智力活动物质基础的(大脑的进化)问题和作为(智力外化)的劳动工具的使用问题。行为和创造问题,以及(语言)作为外化的更高形式的智力的发明和使用问题。

P6324。 动物大脑的进化经历了三个转变:(爬行类)动物的诞生、(哺乳动物)动物的诞生、(灵长类)动物的诞生。 P63 2、关于判断和纠正错误的问题(回答要求:先判断正确或错误,在问题的错误部分下划线,并在“纠正”处写出正确的内容) 1、爱因斯坦相对论表明:所有机械定律对于所有相对于彼此的匀速运动的惯性参考系都是相同的。 误判。 修正:自然 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是所有物体的极限速度。 判断:正确 修正:3、由于宏观物体的运动速度一般远小于光速,因此相对论效应不明显,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用牛顿力学来处理宏观低速物体的运动是完全可行的。 判断:正确 纠正:3、简答题: 1、简述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和五个结论。 回答要点:①两个基本原理:一是爱因斯坦相对论原理,即所有自然定律对于所有相对均匀运动的惯性参考系都是相同的;二是爱因斯坦相对论原理。 另一种是光速不变原理,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与光源和观察者的运动无关。 ②五个结论: 1、光速是所有物质速度的极限。 2、运动长度缩短。 3. 移动的时钟变慢。 4.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5.质能相关:E=mc22。 简述原子的组成: 答案要点:①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②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③ 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 中子由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组成。 3.简述量子理论的建立过程。 回答要点:①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解决黑体辐射所谓“紫外线灾变”的量子假说:黑体辐射能量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只能是最小能量单位的整数倍。 普朗克量子假说的提出宣告了量子理论的诞生。 ②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论,指出光的能量在传播过程中也是不连续的,并指出光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光的瞬时效应是粒子性的,光的长期效应是平均效应,表现为波动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 ③ 1913年,玻尔将量子概念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态,提出了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原子结构的稳定性和氢原子的线性光谱。 4、论述题 1900年,为了解决黑体辐射造成的所谓“紫外线灾难”,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随后,爱因斯坦和玻尔分别成功推广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 提出光量子理论和量子化原子结构模型。 。 。 。 。 。 ,请告诉我们您对科学假设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的看法。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作业3(第五、六章练习) 1、1929年,弗莱明在英国发现了青霉素。 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发酵生产技术的出现和青霉素的规模化生产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抗生素)产业诞生了。

P65 line 8 2.(细胞工程)是细胞水平的生物工程以及(细胞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P66 第三行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P66第三行4。(酶)是一种在生物体中具有代谢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P66-5.2.35。 根据克隆对象和操作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分子)克隆、(细胞)克隆和(个体水平)克隆。 P68-5.3.56。 干细胞是(未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全部功能,被称为(万能)细胞。 P68-5.3.57。 基因组是携带(细胞)或(生物)有机体完整的(遗传)指令的核酸量,即有机体的整个(DNA)序列以及(结构)和(功能)每个基因。 。 P68 - Line 4 8.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中国科学家参与并承担了3号染色体短臂约30Mb区域的测序任务。 P69-Line 8 9.人类基因组计划最实质性的内容就是(DNA序列)图,这也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核心。 其目的是找到人体所有基因的碱基对在(DNA)链上的正确位置。 ,阐明每个(基因)的功能,对其进行编目,最后绘制出包括整个人体(遗传密码)的图谱。

P69-11 第10行。DNA芯片是高密度(核苷酸)阵列。 它采用原位组合化学与微电子芯片(光刻)技术,将大量特定序列(DNA)片段有序固化在玻璃或硅基板上,从而形成存储大量(生命)信息的DNA。 芯片。 P70-第2段 11. 目前,DNA芯片主要存储和处理生命信息。 DNA芯片可用于快速高效地获取前所未有的规模(生命信息)。 P70-第 2 段 12. 无线电波是指电磁波谱中波长范围为(0.1 毫米)至(100 公里)的波。 P74 13. 天波传播是无线电波通过(电离层反射)的传播。 微波(不适合)就是用这种方法传播的。 P7614。 在无线电技术中,通常先将需要传输的各种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再进行传输。 这个(电信号)被接收天线接收后,恢复成(原始信号)。 P7615。 由需要传输的信号转换成的电信号称为(调制)信号。 由于调制信号的频率通常(较低),因此无法直接传输。 该电信号必须“添加”到高频恒幅振荡电流中。 高频恒幅振荡电流称为(“载波”)。 这种将低频调制波添加到高频载波的过程称为(调制)。

P77 第 1 行 16. 信息传输的速率(通信速率)用每秒传输的(信息量)来表示,单位为(bit/s)。 P77 第 9 行 17. 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的通信方式称为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使用(微波)作为载波。 P77-6.3.218。 通过在(地球静止)轨道上等间隔放置(三颗)通信卫星,可以实现(全球)信息传输。 P77最后一段 19.光纤通信是利用(全反射)原理使光沿(弯曲路径)传播的通信方式。 P78-6.3.3 20. 第一代移动通信传输(模拟)信号,称为(模拟蜂窝)系统。 第二代移动通信传输(数字)信号,我国主要采用(GSM)标准。 GSM,俗称“全球通信”,是世界上主要的蜂窝系统之一。 P82 第 2 行 21. 通信网络中传输或交换的信号有两种类型:(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P83-6.3.622。 “信息高速公路”的正式名称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P85-Line 2 23. 电子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是基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所谓微电子技术,就是不断实现各种(电子)元件和(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小型化)的技术。

P86-Line 2 24、集成电路的发展正朝着越来越高(集成度)的方向发展,即朝着集成电路规模(越来越大)的方向发展。 集成度是指芯片上包含的组件数量。 P86-第 3 段 25.(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标准的名称。 (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用于替代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电缆或连接。 。 P89-6.5 2、判断与纠正题(作答要求:先判断对错,在题中错误的部分划线,并在“纠正”处写出正确的内容) 1、由于微波会穿透电离层,卫星通讯通常不会用它作为载体。 判断:错误 更正:是 2、在太阳同步轨道上等间隔放置三颗通信卫星,可实现全球信息传输。 判断:纠错:地球静止 三、简答题 1、什么是DNA芯片,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P70 答案要点:①又称基因芯片,是一种高密度核苷酸阵列。 它采用原位合成化学与微电子芯片相结合的光刻技术,将大量特定序列的DNA片段有序固化在玻璃或硅基板上,从而形成存储大量生命信息的DNA芯片。 ②目前DNA芯片主要存储和处理生命信息。 DNA芯片可用于快速、高效地获取前所未有规模的生命信息。 2.简述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

P77 答案要点:①是以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传播无线电波的通信方式。 ②卫星通信系统由通信卫星和地面站组成,以微波为载波。 由于微波可以穿透电离层,卫星可以轻松接收信号,放大信号并将其传输回地面。 3.什么是微电子技术? 它对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P86-87 答案要点:①微电子技术是以集成电路技术为代表的使各种电子元件和电子设备不断小型化的技术。 ②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计算机硬件结构不断完善。 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升级换代。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作业4(第七、八章练习) 一、填空题 1、航空是指航空器(在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 航空航天是指飞行器在(外层空间)的航行活动。 P92 -7.1.12。 齐奥尔科夫斯基推导出著名的(火箭速度公式),奠定了现代(太空导航)的理论基础。 P94 -7.1.33。 向天空发射世界第一颗大型卫星的国家是(前苏联); 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是(前苏联); 首次成功登陆月球的国家是(美国)。 4、在地面发射航天器使其能够绕地球运行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速度。

P96-7.2.15。 太空导航的第一步是人类应该具备发射人造卫星的能力。 P94-7.1.36。 进入太空需要使用不需要燃烧的动力(借助空气),而(火箭)可以做到这一点。 P97 -7.2.27。 如果想提高单级火箭的终端速度,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提高)喷射气体的(相对速度);二是(提高)喷射气体的(相对速度)。 二是增加(火箭M10/M1的质量比)。 这艘97-7.2.28载人飞船其实相当于载人卫星。 它只能使用(一次)。 它是(第一个)将人类送入太空轨道的航天器。 P102-7.4.29。 (航天飞机)是一种在地球和近地轨道之间飞行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 它集火箭、(卫星)、(飞机)技术特点于一体,是一种新型多功能航天飞行器。 10.(空间站)又称轨道站或空间站,是可供多名宇航员长期在太空轨道上巡逻、工作和生活的大型(载人航天器)。 P102-7.4.211。 能源是指能够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 目前,地球上的能量(来源)可归纳为三大类:第一类能量来自(地球)以外的其他(天体);第二类能量来自(地球)以外的其他(天体); 第二种能量来自(地球本身); 第三种能量来自于(地球、月球、太阳等天体的相互作用)。

P106-8.1.1 12、21世纪世界能源将面临两大问题:日益枯竭(能源)与快速增长(能源消耗)的矛盾; 全球(环境保护)对能源发展的影响,特别是(矿产)能源的限制。 P107-8.1.2 13.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直接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半导体pn结的(光伏)效应。 P109—第2行。 14.空间光伏发电站在(对地静止)轨道运行并可以继续(光电转换)。 P109 第 3 段 15. (风能)是由于太阳辐射造成地球各部分受热不均而产生的空气(流)产生的能量。 P110-8.2.216。 地球是一个天然的巨人(储热库)。 地热能是指(从地球内部)释放的(热量)。 一般认为,主要是由地球深度(压力)和地球内部(放射性)造成的。 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 P111-8.2.317。 海洋中蕴藏着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水)资源,其中最有价值的海水资源是(海水动力)资源。 也就是海水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P112-8.2.418。 (潮汐能)是地球、月球和太阳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 其他海洋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P112-8.2.4 最后 19、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内部(生物质)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P113-8.2.520。 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气)气体燃料。 具有热值高、(可燃)、(来源广)、(污染少)等诸多优点。 P114-8.2.621。 (原子结构)变化时释放的能量称为核能。 核能分为(重原子裂变)能量和(轻原子聚变)能量。 P11422。 核聚变反应必须在(极高)温度下进行,所以又称为(热核)反应。 2、判断和纠错问题(回答要求:先判断对错,在题目错误部分下划线,并在“更正”处写出正确内容) 1、启用该功能所需的最低启动速度航天器逃离地球引力场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 P96 判断:错误 更正:2 2、太阳能是指太阳的辐射能,由原子核的裂变反应产生。 它是一种清洁、安全、可再生的新能源。 P108 判断:错误 更正:聚变 3、迄今为止人类释放大量原子能的主要形式是中子作用引发的重原子核裂变。 判断:正确 更正:3、简答题 1、载人航天器有哪些类型? 各自有什么特点? 回答要点:①载人航天器有载人航天器、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三种类型。 ②载人飞船只能使用一次,但有回收舱(返回舱)。

③航天飞机结合了火箭、卫星和飞机的技术特点,可以重复使用。 ④ 空间站是长期在轨运行的大型载人航天器,可建设为空间基地、空间实验室或空间工厂。 2.什么是核裂变能? 和平利用核裂变能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要点:①核裂变能是重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能量。 中子激发引起的核裂变是迄今为止人类释放大量原子能的主要形式。 ②和平利用核裂变能的关键是实现可控链式反应。 3.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有哪些? 下面举两个日常生活中利用太阳能的例子进行简要说明。 回答要点:①利用太阳能有三种方式。 即:光热转换法、光电转换法、光化学转换法。 太阳能热水器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用于沐浴等。它利用光热转换:通过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此外,上海道路两旁还有不少太阳能路灯。 他们使用太阳能电池在白天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将其存储,并在夜间照亮路灯。 现代科学和技术分配的基础知识5(第9章和第10章的练习)1。填写问题的问题1.(形状记忆)合金具有共同特征,即,每个特征都具有一定的“转换温度” 。 在转换温度上方,它以一定形状固定。 当温度(下降)时,只要温度升至(转换)温度,它都会立即恢复到原始形状。

P120-9.2.1 2.为了解决氢存和运输的困难,科学家通过使用某些(金属或合金)特性开发了氢存储材料,这些特性可以吸收(氢)形成(金属氧化物)。 P121-9.2.2 3.无定形合金指(非晶体)状态中的合金材料。 原子在材料中不规则排列,整体结构为(均匀)和(各向同性)。 无定形合金的(微型)结构特征确定它具有(更好)的特性,而不是结晶合金。 P122-9.2.34。 新陶瓷是由(高纯度)和(超细)合成(无机)化合物作为原材料制成的新一代陶瓷,并使用精确控制(准备过程)。 它具有许多优势,传统陶瓷没有大大改善(材料性能)和扩展(应用程序范围)。 P123-9.3 5.膜分离技术的关键是(膜材料)。 聚合物分离膜是一个聚合物薄层,有两种形式:固态和液态。 P126第1条6.高级复合材料通常由高性能(增强)材料(例如纤维,颗粒,晶须等)组成。(矩阵)材料。 例如,金属基质复合材料是通过将(金属或合金)作为基质和各种(加固)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P126-127-9.5 7.就其电导率而言,可以将物质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子)。

在正常条件下,任何物质具有(电阻)。 物体的电阻r与其(大小和形状)和(材料属性)有关。 P128-9.68。 抗药性突然下降到零并显示超导性的物质状态(超导状态); 电阻突然消失的温度称为(超导临界)温度TC。 对于不同的超导材料,它们的TC为(不同)。 P129第1段9. Nano是大小(大小)的测量单位。 1纳米等于(十分之一米)。 与相应的普通材料相比,纳米材料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成分)。 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特性的原因是由于(Ultrafine)颗粒的奇怪特征。 P132-9.8.110。 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非生物)组成部分和(生物)成分。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成分可以根据其营养功能(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商)进行区分。 P135-10.1.211。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是(单向),生态系统必须不断从(外界(太阳))中获得能量; 材料循环和能量流(不同),它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再次使用),连续参与(回收)。 P136,第四行,P137-第一线12.(植被)是植物群落的一般术语。 它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森林资源,为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特殊的(栖息地),植被也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保守的水)。

P141-10.3.213。 酸雨是指(pH)值低于(5.6)的降雨。 酸雨的主要来源是人们为获得能量而进行的大量燃烧活动。 P144-10.3.514。 地球能成为人类之家的原因之一是,在大气(平流层)中,90%的大气(臭氧)集中在地面15-35公里的地区。 该区域称为(臭氧层)。 P145-10.3.615。 (红潮)是在非常富裕的条件下某些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引起的海水的变色。 P147-216。 形成红潮的生物主要是(藻类)。 他们中的大多数可以执行(光合作用)以产生营养,同时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氮,磷,铁,锰和其他元素。 当水体包含更多(当其他条件(如光和温度)是合适的情况时,藻类将(过度生产)并形成“藻类开花”,因此该现象被科学地称为(富营养化)。P14717。可持续的三个基本原理发展策略是(公平)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通用性)原则。p152的最后一行2.有关纠正错误的问题(答案要求:首先确定它是对还是错,在问题和在“校正”位置写正确的内容)1。当温度极低时,某些物质的抗性突然变化。将还原至零的现象称为超导性,而具有该特性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

因此,超导材料是具有无限耐药性的材料。 判断:虚假更正; 零2。无定形合金的化学成分是金属,但其原子排列并不像金属一样定期排列,而是像玻璃一样不规则排列,因此非晶合金也称为玻璃纤维。 判断:错误校正:金属玻璃P122-9.2.33。 生态系统中的材料循环和能量同时进行,两者相互依存且不可分割。 物质的循环形成闭环,能量流也形成闭环。 判断:错误的校正:这是单向的。 3.简短的答案问题1.简要描述非晶合金比含金合金具有更好性能的主要原因。 答案点:①主要是由于材料内部微观结构的差异。 ②一般合金材料由许多小谷物组成。 谷物之间有晶界。 在谷物内部,定期排列原子。 由于材料内的晶体缺陷,材料的性能通常会受到影响。 ③无定形合金的原子在材料内部不规则排列,整体结构是均匀且各向同性的。 这种无定形合金的微结构特征决定它们具有比晶体合金更好的性能。 2.什么是超导性? 超导体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限制超导材料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点:①现象是,某些物质在极低温度下突然降至零被称为超导性。 ②超导性和迈斯纳效应是超导体的两个基本特征。

就材料而言,主要要求超导材料应具有较高的临界温度和临界电流。 在技??术方面,它是指低温技术。 3.简要描述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答案点:①当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超过一定量时,它将导致地球的热量平衡失衡,增强温室效应,并导致地球的温度升高。 ②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 煤矿开采和化石燃料燃烧,稻田种植和垃圾填埋场引起的大气中甲烷含量的增加; 在制冷行业中广泛使用的弗莱恩(Freon)的增加,它吸收了红外辐射。

 

标签:原子   量子   能量   航天   卫星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gsgwyw.com/xingce/48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