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2月6日发布消息,2024年国家一号文件对今年农业、农村、农民三大领域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了明确安排。持续强化党对“三农”领域的全方位领导,明确以打造农业强国为战略目标,以“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为指导,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止大规模返贫作为工作的基本底线,聚焦于提高乡村产业、建设、治理的多个维度……该文件从多个角度对2024年及未来一段时期的“三农”工作进行了详尽的规划,绘制了清晰的“发展蓝图”。
稳住农业基本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必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着力加强粮食及关键农产品的生产管理,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打造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提升粮食和关键农产品的调控效能,并持续推动食物节约行动的深入实施。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应将粮食增产的核心任务置于全面提升单位面积产量之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表示,我们必须加强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并综合推广优质的耕地、种子、机械和种植方法。在种子创新领域,现今的作物育种正逐步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趋势演进。我们必须加速种质资源的数字化进程,迅速推进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进而将种质资源的优势转化为育种创新的动力,从而培育出更优的品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负责人姜明指出,我们应当同时注重提升耕地品质和优化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打造高标准的农田,全面推动黑土地的保护以及盐碱地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关键工作,以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力求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耕地的生态保护,并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必须坚决防止出现大规模的贫困反弹现象,并切实执行防止贫困反弹的监测与援助机制,不断强化产业和就业方面的扶持工作,同时,对贫困重点区域给予更多的帮扶与支持。
杜志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研究员,指出必须深挖乡村产业发展的潜力,着力打造“土特产”这一特色文章,确保农民在乡村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中能够受益,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杜志雄指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需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并扩大至160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执行,旨在进一步增强对这些关键区域的扶持力度更多公务员考试网题库就点击这里,这无疑是对资金运用策略的一次重大改进与提升。
让现代产业惠及更多乡村
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应当提高乡村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推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改进和提升,加快农村流通领域的转型升级,以及增强农民增收的各项措施。
产业振兴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刘乃郗,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指出,只有乡村产业实现现代化加速发展,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乡村产业实现规模扩大,才能有效防止规模性返贫现象的发生;只有乡村产业繁荣昌盛,才能为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提供更强的支撑。
刘乃郗表示,乡村产业的振兴需要依托山川资源,挖掘各自的独特优势,同时也要广泛吸纳外来经验,不断探索和引入新的业态与模式。如此一来,现代产业的力量就能更好地惠及乡村地区。他强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我们指明了提高乡村产业水平的关键途径,让我们对乡村产业的全面升级和广阔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和期待。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乡村建设标准,强化乡村规划的指导作用,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提升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弥补,健全农村公共服务网络,深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
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研究员,指出我国各地村庄情况及农民需求存在显著差异。为了确保乡村建设能够真正产生实效,我们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推进机制。这包括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组合和优化公共资源与社会资源的配置,从而改善乡村自身的自我发展环境,并增强其内在的发展活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郑风田教授指出,在乡村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人口变化的走向,以防止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和资源浪费。应以县城为核心,对县域内的乡村进行整体规划,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村镇进行优先布局。同时,还需根据农民对公共基础服务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工作机制,以更有效地推动乡村建设进程。
推动乡村治理能力实现新突破
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提高农村治理效能,致力于通过加强党建工作来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文化的兴盛,不断推动农村风俗习惯的改革,以及致力于打造和谐安宁的乡村环境。
程国强教授指出,中央一号文件强调,需深化党建工作以推动乡村振兴,并对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的选拔和管理进行优化。他强调,应持续执行部门联村机制,指派机关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组成员,同时,应进一步健全乡镇领导包片和干部驻村的工作制度,确立具体可行的工作规程和纪律,并明确考核目标和奖惩标准。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创新移风易俗的抓手和载体,旨在发挥村民自治的积极作用,并加强村规民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委书记徐斌义指出,应将乡风文明作为重点,完善村规民约,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聚焦治理的有效性,推动共建共享,发挥基层组织的核心作用,致力于深化村民自治,以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的重大突破。
策划:于卫亚 马知遥
终审:曹建礼 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