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归纳概括 文章 文章写作 贯彻执行题 提出对策 综合分析
归纳概括题 辅警 辅警 辅警 
  21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各章节浓缩知识点(五)
发表评论 来源: 编辑:kaifamei 日期:2023-12-28

第五章:社会心理

1.社会态度: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

功能:适应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识或理解功能。

2.印象形成效应:

1)社会刻板印象:对一群人得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个人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个体差异。

(2)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

(3)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4)近因效应:也叫最近效应,指在总体印象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5)投射效应: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不喜欢或者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这样,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3.舒尔茨提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1)包容需要(2)控制需要(3)感情需要

中小学生人际关系包括;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4.社会助长: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从事的某项工作时而使个体行为效率下降称作社会干扰,也叫社会抑制。

社会惰化:主要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多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偏少的现象。

利他行为:指不期待任何回报、出于自觉自愿的助人行为,是一种把帮助他人当做唯一目的的行为。

侵权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痛苦行为。

从众: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社会现象。如顺应风俗、习惯。(分为真从众、权益从众、不从众;女性比男性更易从众,儿童比成人更易从众)(自愿)

服从: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权威)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专题
你可能还会关注的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公务员考试网最新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热门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网站留言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信息反馈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07-2023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www.gsgwyw.com)
Copyright © 2007-2023 www.gsgwyw.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