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归纳概括 文章 文章写作 贯彻执行题 提出对策 综合分析
归纳概括题 辅警 辅警 辅警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2023年公共基础知识必考题(1419114200题)
发表评论 来源: 编辑:kaifamei 日期:2023-12-24

 14191、单选题  有100人参加运动会的三个项目,每人至少参加一项,其中未参加跳远的有50人,未参加跳高的有60人,未参加赛跑的有70人,问至少有多少人参加了不只一项活动?_____ 

A: 7 B: 10 C: 15 D: 20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 考点容斥原理问题www.解析由题意可知,参加跳远的有50人,参加跳高的有40人,参加赛跑的有30人;要使得参加不止一项的人数最少,那么重复参加的人全部都是参加3个项目的。50+40+30-100=20人次,因为重复参加的人都是3个项目,所以被重复计算了2次,则多出的人数是这部分人实际人数的2倍,可得20÷2=10人。故正确答案为B。     14192、单选题  陈某是某控股公司员工,且持有本公司的一些股票,年底获3万元股息收入,这3万元属于_____。  A: 按资本声素获得的收入 B: 按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 C: 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 D: 按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www.解析: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因素或条件,它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机器设备、技术等。按劳动要素分配是指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人。按资本要素分配是指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所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人、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人等。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转让技术或以技术人股取得的收人。按管理要素分配是指企业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故本题选A。     14193、单选题  下列情况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_____。  A: 人民政府对某工作人员的开除决定 B: 政府关于在某日某时对某条街禁止通行的决定 C: 人民政府责令某企业停产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定 D: 某国家机关对其内部某公务员的降职决定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www.解析】C[www.解析]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指《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1款规定的8类具体行政行为。A、D两项不是行政机关利用行政职权,进行行政管理的行为,而是内部人事决定,因此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B项虽然在时间地点上十分具体,但它针对的并不是特定的组织或个人,而是对社会所有成员普遍适用的规定,因此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也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只有C项是行政机关作出的针对特定对象的具体行政行为,对此行为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答案为C。     14194、单选题  信仰宗教是个人的自由,但近年来,在我国有些地方,少数人利用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大搞封建迷信活动,有的甚至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  A: 我国各宗教协会积极引导民众信仰宗教 B: 文化的饥荒使人们饥不择食 C: 宗教迷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只不过我们现在还不能准确地解释 D: 各级组织及管理部门对迷信缺乏正确的引导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www.解析:迷信泛滥是人们缺乏文化生活的表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4195、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人民民主专政同过渡时期的情况和任务相适应,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_____,进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A: 国防建设 B: 土地革命 C: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整风运动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www.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人民民主专政同过渡时期的情况和任务相适应,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故本题答案选C。     14196、单选题  事业单位最鲜明的特征是_____。  A: 提供文化服务 B: 提供精神服务 C: 提供公共服务 D: 提供知识服务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www.解析:服务性是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设立事业单位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提供某方面的公共服务,故本题答案选C。   14197、单选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歌中的“愁”字是指_____。  A: 仕途失意 B: 思乡之苦 C: 贫病交加 D: 寒意袭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B【www.解析】全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之情,“愁”字即“思乡之苦”。     14198、单选题  春节前,网店曾老板接到顾客要购买钢琴的短信,让她用手机扫描已发给她的微信二维码中的钢琴型号并登陆网站下载订单,曾照办,可下载却无任何信息,手机支付宝也无法打开,即与支付宝客服联系,被告知她的支付宝密码已改,并取款2万多元,报案后警方侦破曾是被案犯利用二维码引入钓鱼网站,窃取其相关信息后实施犯罪,该案犯行为涉嫌构成网络_____。  A: 欺诈罪 B: 诈骗罪 C: 蒙骗罪 D: 拐骗罪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www.解析: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故本题答案选B。一   14199、单选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面的5道题。 中国古代诗词的“借景抒情”现象似乎向我们昭示,中华民族非常地热爱自然,到处都充斥着吟咏自然的诗篇,诗人抒情总要先拿自然物象说事儿,即使言说的是其自身的命运与心境。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去掉了“借景”环节之后中国古典诗词的情形,离开“借景”,诗人们恐怕要“失语”,即使写出来,读者亦恐嫌其直白突兀。自然审美经验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至少是情感生活,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大自然真的像看起来那么重要吗?如果大自然真的如此重要,那么诗人为何描摹自然后,迅速转入了对人事人情的描述与倾诉?古典诗词为何最后均以人情抒发做结?少数以景语作结者,亦只以之为抒情妙招——“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呢?这些事实似乎说明,自然审美在古代中国其实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审美形态,中国古人并不承认大自然独立的审美价值,因此,也就不存在独立地感知、理解和体验自然对象自身特性与价值的问题。在这里,天地自然之美并不是一种可以独立于人类自身兴趣之外的价值形态。人们欣赏自然,并不表示人们很在意天地自然之美本身,只是说明它具有可以激发人类自我表现灵感的价值功能,自然美的价值不在自然对象自身,而在于它可以作为人类自我抒发的触媒与工具。人们无法想象一种“抒情”目的之外的自然审美。 于是,“借景抒情”现象就成了我们深入反思中华自然审美传统的一个绝好个案:一方面,它是研究中华古典自然审美的典型材料,足以证明中华古典自然审美的成就,体现自然审美在古代中国的重要地位、普遍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又很遗憾地发现:其实,古人对自然事物又很不在意,关注它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自我表现。独立、深入地描述、考察自然对象自身特性、价值的篇章较少。诗人以关注、描摹自然始,最后则均以人事、人情做结,主观抒情的“有我”之境最终取代了描景写物的“无我”之境。这似乎说明,古典时代,自然审美其实只是艺术创造的附庸、自我表达的工具而已。 真正独立、自觉的自然审美欣赏,应当是以对自然对象、现象、环境自身表里之感知、理解和体验为核心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欣赏者当然可以有情感体验活动,但是,他们所关注的,当是人类对自然万物命运的关注、体验、同情与思考,而不能代之以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感怀,那样的话,主题便被无意中置换了。不幸的是,这种自然审美“暗渡陈仓”的现象在古典自然审美经验中,往往被视为理所当然,甚至不得不然。可是,如果我们能立足于自然审美本身就会意识到,这实际上反映了自然审美意识的自觉程度,涉及自然审美的核心问题,涉及自然审美的恰当性问题。 第一段主要谈论_____。  A: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非常热爱自然 B: 古代诗词中借景抒情现象很普遍 C: 自然是中国古代诗人创作的源泉 D: 古人积累了丰富的自然审美经验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www.解析:第一段主要阐明“借景抒情”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无处不在,由此引出自然审美经验对中国人的情感生活几乎是不可或缺的。A、C两项无中生有,排除;D项迷惑性比较大。通读全文可发现,作者主要围绕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借景抒情”来阐述古人的自然审美经验。故文章首段先介绍古代诗词中借景抒情现象非常普遍比较合理。故本题答案为B。     14200、单选题  孙某在某餐馆就餐,因小事和旁边的郑某发生口角,继而打斗,餐馆老板见状并未出面制止。郑某拿起酒瓶向孙某砸去,结果砸中了孙某旁边的周某,周某头部被砸伤,则周某的医疗费用由谁来承担?_____  A: 由郑某承担,餐馆无责任 B: 由餐馆承担,但餐馆可向郑某追偿 C: 由郑某承担,餐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D: 由郑某、孙某、餐馆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www.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故本题答案选C。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专题
你可能还会关注的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公务员考试网最新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热门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网站留言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信息反馈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07-2023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www.gsgwyw.com)
Copyright © 2007-2023 www.gsgwyw.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