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2008年金融危机从发生到蔓延,经济学家曾先后用英文字母V、U、I、W的形状来为世界经济的走势画像。这传达出一个信息:金融危机现象复杂、形势严峻,即使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经济学家也难以做到“一叶知秋”,这说明( )。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B.金融危机复杂多变,具有不可预测性
C.正确认识需要在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
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题干中,经济学家曾先后用英文字母V、U、I、W的形状来为世界经济的走势画像.....即使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经济学家也难以做到“一叶知秋”,说明得到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正确的认识也不是一次实践能够形成的,是需要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往复才能够获得的。本题答案选C。
【背景扩充】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体现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但跟本题无关。
金融危机复杂多变,但其发展变化依然具有一定的规律,并不是完全不可预测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的是认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但跟本题无关。
2.(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地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的是:
A.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
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C.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D.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
【答案】AB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规律是客观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存在和是否发挥作用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客观性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规律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认识规律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项正确。“认识必然的基础上”这里的必然指的是客观规律,表明只有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有效发挥和充分释放。
B项正确。“无米”是客观实际,“难为”意味着主观能动性难以脱离客观规律发挥作用。妇在无米的情况下做不成饭,说明决心再大也要看清客观情况并采用正确的方法,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的。
C项错误。“没有条件也要上”,不讲客观实际,违背了客观规律,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项正确。“情况明”代表充分认识客观规律,决心和方法代表人的主观能动性。
本题答案选ABD。
3.(单选题)江西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江西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属于亚热带气候范围。又因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夏季吹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风影响,季节性交替,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
本题答案选C。
【背景扩充】
1.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位于10°N到北回归线附近的亚洲大陆东南部,如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云南南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大部;菲律宾;澳大利亚北部沿海等地。这里热带季风显著,一年中风向的季节变化明显。在热带大陆气团控制时,降水稀少。而当赤道海洋气团控制时,降水丰沛,又有大量热带气旋雨,年降水量多,一般在1500-2000mm,降水集中在6-10月(北半球)。全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春秋极短。
2.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岸,年平均气温不低于0℃,年积温介于3200℃-4500℃,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是亚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气候。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以及南美东南部,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其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4.(单选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1956年底,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为对象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完全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为D。
【背景扩充】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第一次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作了比较完整的表述。
1954年9月15日至9月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单选题)关于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穿过太行山
B.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穿过巫山
C.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穿过祁连山
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穿过秦岭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错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B项错误,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为大巴山脉。
C项错误,400mm等降水线也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项正确,秦岭—淮河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本题答案(说法正确的)为D。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