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归纳概括 文章 文章写作 贯彻执行题 提出对策 综合分析
归纳概括题 辅警 辅警 辅警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文学、艺术知识试题及答案(47)
发表评论 来源: 编辑:kaifamei 日期:2023-12-24

1.(单选题)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①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④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本题答案选C。

【背景扩充】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开始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单选题)三十六计中,以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的计策是:

A.树上开花

B.引人入胜

C.顺手牵羊

D.围魏救赵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树上开花”之计,是指树上本来没有花,但可以借用假花点缀在上面,让人真假难辨。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当自己的力量薄弱时,可以借别人的势力或某种因素,使自己看起来强大,以此虚张声势,慑服敌人。属于以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的计策。

B项:“引人入胜”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不是三十六计之一。

C项:“顺手牵羊”是三十六计之一,指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并不是制造假象迷惑敌人的计策。

D项:“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之一,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来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其撤兵的战术。

本题答案选A。

3.(单选题)下面诗词搭配正确的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李白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C.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陶渊明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凉州词》王昌龄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搭配错误。《春夜喜雨》是唐代杜甫的作品,并非李白的作品。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B项搭配正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代杨万里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C项搭配错误。《菊花》是唐代元稹的作品,并非陶渊明作品。全诗描绘了菊花的情态,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也酷爱菊花,他在《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千古流传。

D项搭配错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作品。描写的是作者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这首诗并非《凉州词》。

本题答案选B。

4.(单选题)毛泽东的诗词《卜算子·咏梅》中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名句。这种写作方法被称为:

A.反衬

B.双关

C.对比

D.渲染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运用的就是反衬的写作手法,反衬是一种衬托手法,反衬指的是把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修辞手法。该句中的“悬崖”表明了环境的险峻,“百丈冰”说明天气的寒冷,在如此艰险的生存条件下,梅花却不畏严寒、俏丽地绽放着。“悬崖”和“百丈冰”反衬出梅花的坚强和勇敢。

故正确答案为A。

【背景知识】

双关指利用词句的多义及同音(或近音)的条件,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的修辞手法。

渲染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

5.(单选题)“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出自《道德经》,反映了道家的处事主张。下列选项最符合该思想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天道好还

C.无为而治

D.与世无争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思是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一个人若能做到以上,在解决矛盾和纷争的时候,便能处之泰然,不与之争斗,顺其自然,充分反映了道家的处事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本题答案为C。

【背景知识】

“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反映了儒家的处事主张思想。

“天道好还”出自《老子》,意思是天可主持公道,善恶终有报应。

“与世无争”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反映了一种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专题
你可能还会关注的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公务员考试网最新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热门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网站留言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信息反馈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07-2023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www.gsgwyw.com)
Copyright © 2007-2023 www.gsgwyw.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