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6070 111 11 11 11 11
归纳概括 文章 文章写作 贯彻执行题 
  四川南充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机关和所属参公事业单位遴选(考调)员工通知
发表评论 来源: 编辑:kaifamei 日期:2024-11-27
南充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机关和所属参公事业单位2022年公开遴选员工的通知1、遴选(考调)职位(一)局机关:文秘职位1名;拟任职级:三级主任科员及以下。(二)市散装水泥办公室:综合管理职位1名;拟任职级:一级科员及以下。

南充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机关和所属参公事业单位2022年公开遴选员工的通知

1、遴选(考调)职位

(一)局机关:文秘职位1名;拟任职级:三级主任科员及以下。

(二)市散装水泥办公室:综合管理职位1名;拟任职级:一级科员及以下。

2、遴选(考调)对象及条件

(一)遴选(考调)对象

符合遴选条件的南充市级机关、市内各县(市、区)级以下机关(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员工登记)且在编在岗的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的员工,下同)。

(二)遴选(考调)条件

1.局机关文秘职位:

(1)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学习力、调查能力、文字综合能力、综合协调能力,能较好完成综合性文稿起草工作,具备勤勤恳恳、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2)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相应的学位证);

(3)专业不限;

(4)年龄40周岁及以下(1981年6月27日将来出生);

(5)具备2年以上基层工作历程,且有1年以上从事文秘岗位工作历程;

(6)应当在本级机关工作2年以上,近3年年度考核没基本称职以下等次;

(7)具备正常履行职责所需的身体条件;

(8)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市散装水泥办公室综合管理职位:

(1)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学习力、调查能力、文字综合能力、综合协调能力,能较好完成综合性文稿起草工作,具备勤勤恳恳、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2)具备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3)专业不限;

(4)年龄35周岁及以下(1986年6月27日将来出生);

(5)具备2年以上基层工作历程;

(6)应当在本级机关工作2年以上,近3年年度考核没基本称职以下等次;

(7)具备正常履行职责所需的身体条件;

(8)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年龄、工作历程时间等的计算均截至报名开始第1日。

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考试报名:

1.被开除中共党籍的。

2.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

3.涉嫌违纪违法正在同意有关专门机关审察调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4.遭到诫勉、组织处置或者党纪政务处分等影响期未满或者期满影响用的。

5.根据有关规定,到乡镇机关、艰苦边远区域与定向单位工作未满最低服务年限或者对转任有其他限制性规定的。

6.尚在试用期或者提拔担任领导职务未满1年的。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报名职员不能考试报名任职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遴选职位,也不能考试报名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与近姻亲关系的职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3、遴选(考调)程序

(一)发布遴选(考调)通知。依据审批通过的遴选(考调)策略,在南充人民政府网子站频道: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址:http://www.nanchong.gov.cn/rsj/)人事考试专栏发布遴选(考调)通知,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二)遴选(考调)报名

本次遴选(考调)使用现场报名方法。

1.报名日期:2022年6月27日2022年6月28日(上午8:3011:30,下午15:0018:00),逾期不再补报。

2.报名地址:南充住房和城乡建设局506室人事科(地址:万年东路1号506室)

(三)资格审察

报名时须携带以下资料用于资格审察:

1.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有效的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公务员登记表》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员工登记表》复印件并加盖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公章;

4.近3年年度考核登记表复印件(须加盖材料提供单位公章);

5.《南充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2年公开遴选(考调)报名及资格审察登记表》双面打印,贴上照片;

6.《南充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2年公开遴选(考调)员工报名信息表》(须签署赞同考试报名并加盖有干部管理权限的主管部门公章)双面打印,贴上照片;

7.所在单位开具的有关工作历程的证明材料;

8.本人最近2寸彩色免冠证件照2张;

9.48小时内核酸测试阴性证明。

各职位资格审察合格的笔试报名人数与遴选(考调)计划数之比高于5:1。在报名工作结束后,对达不到开考比率的职位,经市委组织部赞同可适合放宽开考比率,但最低不能低于3:1。仍达不到开考比率的,取消该职位计划。

(四)领取准考证

资格审察合格职员由市住建局电话公告或现场领取笔试准考证。

(五)考试

考试分笔试、应聘,均实行百分制。考试总成绩100分,笔试成绩占40%、应聘成绩占60%。

1.笔试

笔试时间和地址详见准考证,主要测试综合文稿写作能力,采取闭卷考试,不指定复习内容。考试报名职员需持本人有效身份证和准考证参加笔试,两证不齐者不能参加考试。

考试报名职员可于笔试结束3个工作日将来登陆南充人民政府网子站频道: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查看笔试成绩。

2.应聘

依据考生笔试成绩和遴选(考调)名额,按3:1的比率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进入应聘职员名单,最后一名笔试成绩相同的,一并进入应聘。(应聘公告书由市住建局另行公告。考生按应聘公告书上的时间和地址参加应聘,未在规定时间内领取应聘公告书的,视为自动舍弃,由此出现的缺额根据笔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递补;未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地址参加应聘的,视为自动舍弃,由此出现的缺额不予递补)。实行结构化应聘,主要测试考试报名者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综合剖析能力、信息获得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五)考察和体检。依据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差额确定考察对象(若综合成绩相同,则依据应聘成绩高的进入考察和体检环节),考察对象与遴选(考调)名额之比为2:1。

考察组由2名以上职员组成,采取个别谈话、民主评测、实地走访、同考察对象面议等办法,依据需要还可进行专项调查、延伸考察等,充分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有关领导、群众和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机关党组织的建议,并审核干部人事档案,对反映问题线索具体、有可查性的信访举报进行核查。考察对象需要报告或者查核个人有关事情、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据有关规定实行。重视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状况与职位匹配度等进行全方位考察,突出政治标准,深入考察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状况,重点考察政治理论学习状况、规范实行力、履职能力、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坚决杜绝政治素质不合格、道德品行不端正、廉洁操守不过关的职员进入市直机关。未形成差额考察的职位,考察后由中共南充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员会决定考察对象是不是进入体检。

依据考察状况,等额确定进入体检环节职员。体检在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参照《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有关内容的公告》(人社部发〔2016〕140号)实行。通知发布后至本次遴选和选调体检推行时,如国家颁布体检新规定,根据新规定实行。各单位或考生对非当日、非当场复检的体检项目结果有疑问的,可在接到体检结论公告之日起3日内提出复检需要。复检只进行一次,只复检对体检结论有影响的项目。体检结论以复检结果为准。未按规定时间或地址及未在规按期限内完成规定体检项目的,视为自动舍弃。

(六)公示。依据体检结果,经市住建局党委集体研究确定拟调职员,并在南充人民政府网子站频道: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专栏进行为期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期满后,对无影响调动有关反映的,进入试用。被公示人因被举报查实取消资格后出现的缺额,不再递补。

(七)试用。时间1个月,期满经过考核,合格者按程序调入,不合格者回外贸原单位工作。因试用不合格出现的缺额,不再递补。

(八)调入。按程序办理调动手续。

4、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资格审察贯穿遴选(考调)全过程,任一环节发现有不符合遴选(考调)条件的,取消遴选(考调)资格。

(二)报名时请按需要填写本人手机号码,并维持通讯畅通。未入围下一环节职员,不再另行公告。

(三)依据卫生健康部门的防疫需要,结合各单位实质明确有关事情。

(三)咨询电话:08172225213。

5、纪律与监督

(一)考试报名者应保证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和资料,如有弄虚作假的行为,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置。

(二)严明遴选(考调)纪律,报名者不能托人说情、打招呼,一经发现即取消资格。

(三)南充纪委监委驻市发改委纪检监察组全程监督,有弄虚作假等违反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行为的,将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查处。

监督电话: 0817-2137057

附件:1.南充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2年公开遴选(考调)报名及资格审察登记表

2.南充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2年公开遴选(考调)报名信息表

3.个人承诺书

4.南充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2年公开遴选(考调)员工笔试期间考生疫情防控事情

附件1-4.docx

南充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2年6月20日



甘肃公务员,特岗教师招聘,事业单位,教师招聘等公职考试招考信息,备考资料,历年真题和推荐权威公考培训辅导机构http://www.gsgwyw.com/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专题
公务员考试网最新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热门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网站留言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信息反馈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07-2023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www.gsgwyw.com)
Copyright © 2007-2023 www.gsgwyw.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