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2023年甘肃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目的理论梳理汇总是由公务员考试资料网(www.gk6.cn)为您精心收集整理,希望这篇2023年甘肃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目的理论梳理汇总为您带来帮助,如果感觉有用,可以分享给您的朋友。下面是2023年甘肃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目的理论梳理汇总正文
甘肃教师招聘考试内容一般为教育基础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备战甘肃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甘肃中公教育为广大考生准备了教师招聘教育学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目的理论梳理汇总,望各位考生及时查看。
教育目的的相关理论是教师招聘考试的常见考点,在考试中主要以客观题形式呈现。考题内容一般会涉及代表人物、观点和相应理论的匹配,因此需要理解并识记常见的代表人物以及相关的观点。教育发展历史上先后出现诸多有关教育目的的主张,考题中也不断出现,主要以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考查居多,因此,在此对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观点及代表人物进行梳理汇总,帮助大家充分备考。
一、宗教本位论
1.理论观点: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信的宗教人士。
2.关键词:神学、宗教、灵魂。
3.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4.具体观点:
(1)奥古斯丁:教育应该为教育和神学服务。
(2)托马斯·阿奎那:“万事万物的最后目的就是上帝。”这不仅是人生的最高目的,而且也是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教育要把人从虚幻的现世生活引导到永恒的来世生活,从而真正皈依上帝,实现神性。
二、社会本位论
1.理论观点: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培养社会公民。
2.关键词:社会、国家、公民。
3.代表人物:孔子、荀子、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纳托尔普、巴格莱、迪尔凯姆、白尔格门。
4.具体观点:
(1)孔子: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主张培养君子,治世的贤才,从社会需要、治世的方面来说,注重社会的要求。
(2)荀子:“人之性恶”,因此,教育应该以“礼”为规范对其进行约束与改造,以国家或社会所要求的规范去要求人们遵从,使之“安分守己”。
(3)赫尔巴特:教育目的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4)柏拉图: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哲学王”。
(5)孔德: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6)涂尔干:社会才是真正的存在,人实际上是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7)凯兴斯坦纳: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造就公民。
(8)纳托尔普: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只能是社会化。
(9)巴格莱:教育目的在于使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
(10)迪尔凯姆:教育目的是唤起或发展儿童身体、理智和道德方面的某种状态,这些状态是整个政治社会和儿童定要生活于其中的特定环境所要求他们的。
(11)白尔格门:教育除了造就个人,使其乐于为社会而生活,并乐于贡献其最优力量于人类生活的保存和改善之外,不能有别的目的。
三、个人本位论
1.理论观点: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培养“自然人”。
2.代表人物:孟子、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罗杰斯、马斯洛、卢梭、帕克、爱·伦凯、萨特、赫钦斯、马利坦。
3.关键词:个性、本能、潜能、自然。
4.具体观点:
(1)孟子: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发端,所以“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即强调教育目的无非是要让人将失掉的“四心”找回来,恢复人的本性并将其发扬光大。
(2)福禄贝尔:教育的目的在于适应自然的原则,即顺应儿童潜在的各种能力发展的自然历程,把他培养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人。
(3)裴斯泰洛齐: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目的。
(4)罗杰斯:培养“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5)马斯洛:培养“自我实现”的人、激发潜能,实现价值。
(6)卢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变坏了。
(7)帕克: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
(8)爱伦·凯:主张按照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改革教育,培养有理想和富于创造精神的“新人”。理想的教育应该尽量减少外来的干涉和压制,任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理想的学校应该废除班级制度、教科书和考试,一切活动都以儿童为中心。
(9)萨特:人在自主选择自己的本质时具有绝对自由。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一切行动都是自由选择的结果。
(10)赫钦斯:一个公民或一个国民的职能,在不同社会之间可能各不相同,但是作为人的职能,在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社会都是一样的,教育制度的目的就是提高作为人的人。
(11)马利坦: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确切地说,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的人。其他目的如传递特定文明区域的文化遗产,为参与社会生活和成为优良的公民做好准备,以及履行整个社会的特定职能,完成家庭责任和谋生所需要的精神准备,乃是一些推论,它们是重要的,但属于第二位的目的。
四、教育无目的论
1.理论观点:教育过程除自身以外没有其他目的,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
2.代表人物:杜威
3.具体观点:
(1)杜威:教育过程除自身以外没有其他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我们探索教育目的时,并不是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找一个目的。
五、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
1.理论观点:教育目的的制定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两方面出发。
2.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者。
六、生活本位论
1.理论观点: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相联系。
2.代表人物:杜威、斯宾塞。
3.关键词:生活。
4.具体观点:
(1)杜威: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适应生活说”)
(2)斯宾塞:教育应当教导一个人怎样生活,使它获得生活所需的各种科学知识,为完满的生活做好准备。(“教育准备生活说”)
七、伦理本位论
1.理论观点:“伦理本位论”是介于“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之间的教育目的观,但它更偏向于社会本位一边,注重的是社会伦理方面。
2.代表人物:康德、赫尔巴特。
3.具体观点:
(1)康德:作为教育来说,就是要使本能驱使的自然人转变为能够自觉运用社会规范来支配行动道德的人。
(2)赫尔巴特: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八、文化本位论
1.理论观点:教育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目的要围绕文化来展开,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的关系。
2.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3.具体观点:
(1)斯普朗格:教育是为培养个人人格精神而进行的一种文化活动,是一个从客观文化价值到个人主观精神生活的转化过程。
【习题再现】
1.【单选题】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理论。社会本位论强调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题干中凯兴斯泰纳提出“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属于社会本文论。故正确答案为B。
2.【单选题】我国古代教育要求受教育者“修己,立己,成己”以养成个人的个性、智能、学识,并要外化出去,这符合(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理论。社会本位论强调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个人本位论强调满足人的需要,发展人的个性,促使个人自我实现。题干中强调受教育者养成个人的个性、智能、学识,并要外化出去,即发展自身,为社会做贡献,这属于社会本位论。故正确答案为B。
-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