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2024年,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核心工作,致力于深化就业创业、人才培养、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劳动关系优化以及营商环境改善等多个领域的业务拓展,通过这些努力,实现了各项工作的预定目标,为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业工作稳中有进 吸引人才成效显著
2024年,沈阳市在城镇新增就业方面实现了14.76万人的成果,这一数字超过了既定的全年目标。在推进“双40”人才工作站的建设以及推广“新阳卡”的过程中,成功吸引了17.07万名高校毕业生留在沈阳,这一增长率为6.26%,其中博士毕业生达到1523人,同比增长了26.6%。此外,还发放了1371笔创业担保贷款,总金额达到了12.81亿元。“舒心就业”这一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的成功经验已在全省范围内得到推广。其中,沈阳的“舒心就业”国家公共就业服务示范项目在人社部的验收评估中表现优异,位居前列。不仅如此,沈阳市在辽宁省就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实绩考核中已连续三年稳居第一,同时荣获了2024年度的“最佳促进就业城市”以及“非凡引才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人才引育持续发力 高层次人才和技能人才实现双丰收
举办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座谈会、推出“2024博士沈阳行”活动以及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吸引了众多高素质人才前来沈阳创新创业。新增设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数量位居全省之首。全年共认定人才2877名,其中高层次人才达到590人。向41家自主评估机构和45家社会评估机构授予了228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权限,总计完成了14425人的认证。在21家企业中设立了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共有324人通过这一通道参与了职称评审。此外,还大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全年新增技能人才达到8.6万人,其中包括高技能人才3.2万人。此外,在推行新型学徒制和技能大师签约带徒等培训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我们成功组建了“政校企·园”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这一举措为全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社保改革深入推进 风险防控全面加强
不断推进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体系的改革进程。到了2024年年底,全市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增至575.7万、230.7万、176.8万人。同时,实现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的调整,使得139.5万退休人员的人均养老金增加了101元。持续执行阶段性下调失业保险费率的措施,为13.86万户参保企业减轻了约6.98亿元的负担。与此同时,稳步推进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并大力推动企业年金及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完善。与医保部门携手合作,共同构建“一网同办”的服务平台,实现了“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查询与办理的全面整合。在社保基金的风险防控领域,我们加强了“四防”的联合监管力度,使得社保基金的风险防控体系如同一张越来越紧密的安全网。
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劳动者权益得到保障
首次构建了创新型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综合保障体系,实施了“一站式服务、多渠道调解、裁决审判无缝对接、执行落实全面贯通”的劳动者权益维护新模式,荣登“中国改革2024年度案例”、央视2023年发布的营商环境创新报告以及“辽宁省首批要素市场配置改革试点项目”榜单。借助专项活动和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等手段,有力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对调解仲裁工作进行了进一步加强,使得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的结案率攀升至97.82%。在此背景下,和平区的劳动争议智慧调解中心以及皇姑区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一体化保障中心,因工作表现优异,荣获了人社部等四部门的通报表彰,被评为“2023年度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服务质量大幅提升
开展营商环境提升的四大专项活动,同时积极推动“高效完成一项任务”和“双10工程”等关键项目。通过制定政务服务事项执行标准和全市通用事项目录等手段,对政务服务流程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塑造了“社保卡、惠民生、便捷办理”的社保服务品牌,并推广了“窗口服务、银行办理、网络操作、手机应用、自助终端”五位一体的社保卡便民服务模式。同时,我们大力推广社保卡的便利服务模式,并在皇姑区成功创建了首个“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窗口。通过开展“找问题”“听建议”活动以及实施惠企帮企等一系列措施,沈阳市的营商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
沈阳市人社局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提升就业服务体系的健全度、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深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以及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同时,该局将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更多公务员考试网题库就点击这里,以期为沈阳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稳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