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归纳概括 文章 文章写作 贯彻执行题 提出对策 综合分析
归纳概括题 辅警 辅警 辅警 
  2023年甘肃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每日一练答案解析(16)
发表评论 来源: 编辑:kaifamei 日期:2023-12-25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学龄前期为3-7岁,对应我国学前期儿童;学龄初期为6-10岁,对应我国小学阶段儿童;学龄中期亦称“少年期”,指11、12岁至14、15岁的时期,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是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因为身心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就是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增强,情绪冲动等方面的特征,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叛逆期”。学龄晚期对应的是我国的高中阶段,指14、15岁至17、18岁,也被称作青年初期,身心发展进一步成熟。综上所述本题选C。

2.【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

选项A,稳定性指的是人的发展总体上经历的顺序性与阶段性是相对稳定的,即只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生活条件,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顺序、速度及年龄特征是大体相同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选项B,不平衡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选项C,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选项D,互补性是指具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它使这些儿童不至于因某种生理机能的缺陷而严重地阻碍其整体发展水平的实现。这一规律,也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题干中“通过其他方面补偿性发展来达到与一般正常人一样或相似的发展水平”中的补偿两个字,只有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的具体表现是“身身的互补或者身心的互补”。ABC与题干的表述无关,故答案为D。

3.【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对科学的功能。

选项A,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科学知识的生产是直接创造新科学的过程,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则是将科学生产的主要产品,经过合理的加工和编排,传授给更多的人,尤其是传授给新一代人,使他们能充分地掌握前人创造的科学成果,为科学知识再生产打下基础。

选项B,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早先科学研究只是少数人的智力游戏活动,是为了好奇心的满足。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这被称为科学的体制化。这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很多科研机构是建在大学里的。

选项C,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从事着直接的科研工作,这在高校里尤为突出。

选项D,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将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扩大了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领域。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

题干中“通过教育才能把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传递给年轻一代,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体现了对科学技术的继承,体现了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作用。故答案为A。

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靠科技进步来推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故答案选择B。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包括以下几点:①教育能够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即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教育可以再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并使得其得以继承和传递,但并不能使研究经费增加。故答案选择C。

6.【答案】AB。中公教育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所具有的不同机能、能力可以相互补偿的特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首先面对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技能方面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他们可以通过某方面的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的水平,其次,要帮助学生善于发挥优势,长善救失,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的发展达到身心的协调。C选项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启示为要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D选项本身不正确,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对学生学业难度的要求必须着眼于现有水平和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不能过低或过高。故本题选AB。

7.【答案】A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文化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文化的发展在内容上丰富了课程资源。文化的发展不断刷新人们的学科分类从而促进课程结构的更新。故AC选项符合题意。

选项B,新课程改革提倡: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非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的控制权。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选项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的是社会生产力而并非文化,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BD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AC选项。

8.【答案】×。中公教育解析: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教育投入;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质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是指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总影响;间接的影响是指年长一代的人口的质量影响新生一代人口的质量,从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对象的学校的教育。但人口数量并不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故本题说法错误。

教育对人口的影响: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教育有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9【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学校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是宣传某种思想,借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制度的现实力量。故题干表述正确。

10.【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需要很长的一段周期,而不能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迅速出炉。即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启示教育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启示教育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的身心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表现为: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这启示教育者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适时而教,抓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表现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这启示教育者应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育,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启示教育者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相关推荐>>>

2023年甘肃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每日一练(1.6)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专题
你可能还会关注的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公务员考试网最新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热门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网站留言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信息反馈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07-2023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www.gsgwyw.com)
Copyright © 2007-2023 www.gsgwyw.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