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我国水能资源分布不均,水能资源最集中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中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部沿海地区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水能资源的分布主要在西部和中南部,在全国技术可开发资源量(3.7亿千瓦)中合计占到93.2%,其中西南占67.8%。占全国10%以上比重的省份有四川(26.8%)、云南(20.9%)和西藏(17.2%),其次为湖北、青海、贵州、广西,各在3%~8%之间。本题答案选C。
【背景扩充】
1.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是因为我国西南地区,贵州、西藏、云南、四川等省区多大江大河,且地势高低起伏变化较大,水流湍急。
2.东南沿海虽然降水量丰富,但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小。
2.(单选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论断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是质变与量变的统一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体现了质变与量变的统一这一哲学观点,表明了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体进程中的量变,新时代没有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范畴,同时新时代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历史任务,体现出质变的性质。A项符合题目要求。
新时代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它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体现了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也表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客观实在性、客观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的深刻把握;新时代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它既表明实践对象进入了新时代,也表征着实践主体发展的新阶段。B、C、D项的哲学观点并没有得到体现。
本题答案选A。
3.(单选题)下列情形不可能发生在中国宋代的是:
A.农户张三用铁犁耕地
B.士兵李四用火药攻城
C.商人王五用交子订货
D.厨师赵六用番茄制酱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铁犁耕地”可以在宋代出现。我国铁器的使用一直可以上溯到西周晚期,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且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牛犁并逐渐推广。
B项:“火药”在宋代已有。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北宋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时发明了管型火器“突火枪”。
C项:“交子是发行于北宋于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的货币,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
D项:“番茄”不可能出现在宋代,番茄原产南美洲,在明代时期才传入我国。
本题答案选D。
4.(单选题)下列诗句中描述天气而非气候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天气指的是特定地区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周期内(一般是一天左右)的局部大气变化情况。气候则是指一定地区在相对较长时间周期内(一般是一年以上)所表现出来的整体大气变化规律或特征。
A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意思是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诗句交代的时间为清明,清明表征物候的节气,属于气候范畴。
B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诗句以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北国突降大雪时的情形,属于天气范畴。
C项:“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出自宋代赵师秀的《约客》,意思是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传来一阵阵蛙声。 梅雨是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属于气候的范畴。
D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是由于山地海拔高气温低,描述的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本题答案选B。
5.(单选题)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指导地位
B.文化创作生产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应考虑经济效益
C.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D.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B项说法错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而不是不考虑经济效益。本题答案为B。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