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下列关于哲学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
B.孟子倡导“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C.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D.卢梭的代表作之一是《理想国》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理想国》是柏拉图的著作,卢梭的代表作有《社会契约论》、《忏悔录》等。故D项不正确。其它选项均正确。
2.(单选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地图的方向判别的方法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绘制在丝织上的彩色地图,是我国最早的地图
C.在地图上,山地的标高为相对高度
D.地图种类很多,一般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在没有方向标记的地图上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位,有些地图上标记方位,应该以地图标记为准。A项错误。
B项: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地图为我国最早的帛画地图;而1986年我国甘肃省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地图,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实物地图。B项错误。
C项:山地的标高为海拔高度,为绝对高度。C项错误。
D项:地图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将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D项正确。
综上,本题答案选D。
【背景扩充】
地图的分类:
①按比例尺大小:分为大比例尺地图(大于1:10万)、中比例尺地图(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小于1:100万)。②按制图区域范围(自然区与行政区):分为全球地图、半球地图(东半球、西半球地图)、大洲地图(如亚洲地图、欧洲地图等)、大洋地图(如太平洋地图、大西洋地图等)、自然区域地图(以高原、平原、盆地、流域等为范围,如青藏高原地图、四川盆地地图、黄河流域地图等)和世界地图、国家地图、省(区)地图、县地图等。③按地图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前者又分为地形图和普通地理图。后者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人文地图),必要时还可分出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环境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貌、气候、陆地水文、海洋、土壤、植被、动物等部门专题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包括人口、政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财经贸易、文化、历史等部门专题地图,环境地图包括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疾病与医疗地理等部门专题地图。④按用途:分为通用地图与专用地图,专用地图包括航空图、宇航图。航海图、交通图、旅游图、教学图等。⑤按地图形式:分为单幅地图、系列地图、地图集。
3.(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锥刺股”是汉代孙敬的故事
B.“头悬梁”是战国苏秦的故事
C.“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中的赵中令即晋国赵盾
D.“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中的苏老泉即宋代苏洵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错误,B项错误。“锥刺股”讲的是战国时期的苏秦,“头悬梁”讲的是汉代孙敬。
C项错误。“赵中令”指宋朝时赵普,说的是赵普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D项正确。“苏老泉”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苏洵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本题答案选D。
【背景扩充】
1.孙敬“头悬梁”: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2.苏秦“锥刺股”: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决心要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想睡觉时,就拿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醒来,再坚持读书。
3.赵普“陈桥兵变”: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元旦,传契丹勾结北汉入侵。宰相范质仓促之间派赵匡胤率军北征,兵行开封东北四十里之要道陈桥驿时,赵普等人为赵匡胤谋策,托故不行,将赵匡胤灌醉,然后以杏黄龙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在既成事实面前,从柴宗训手里接过“禅位”书,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
4.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出身小吏,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读点书。赵普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从书箱里取书,认真诵读。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总是十分敏快。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不过是一部《论语》。于是人们就流传一种说法,说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5.苏洵: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苏洵“颇喜言兵”。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4.(单选题)下列诗词与所描写节令不相符的是:
A.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元宵节
B.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七夕节
C.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寒食节
D.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中秋节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诗句与节令相符。“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出自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写的是元宵节夜晚满城灯火、众人狂欢的景象。
B项诗句与节令不符。“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出自北宋晏殊的《中秋月》,描写的中秋夜晚的景象。其中“素娥”是嫦娥的代称;“玉蟾”是月亮的代称。节令并不是“七夕节”。
C项诗句与节令相符。“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出自唐代韦应物的《清明日忆诸弟》。寒食节为每年清明节前一二日,寒食节禁烟火,只吃冷食。节令为“寒食节”正确。
D项诗句与节令相符。“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出自唐代曹松的《中秋对月》,描写的中秋夜晚的景象。
本题答案选B。
5.(单选题)关于锦绣工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代开始,云锦一直为皇家服饰专用品
B.因宋锦的主要产地在杭州,故又被称为“杭州宋锦”
C.壮锦是壮族自治区的传统丝织物,充满沉稳、内敛的民族格调
D.汉朝时,成都设有专管织造蜀锦的官员,因此被称为“锦官城”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正确,云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
B项错误,宋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因其主要产地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
C项正确,壮锦壮文称为mbaw laiz fax,意为天纹之页,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天地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D项正确,蜀锦起源于战国时期,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汉朝时成都蜀锦织造业便已经十分发达,朝廷在成都设有专管织锦的官员,因此成都被称为“锦官城”,简称“锦城”。
本题答案(说法错误的)为B。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