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归纳概括 文章 文章写作 贯彻执行题 提出对策 综合分析
归纳概括题 辅警 辅警 辅警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文学、艺术知识试题及答案(225)
发表评论 来源: 编辑:kaifamei 日期:2023-12-24

1.(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绘画中三原色的有:

A.黄

B.蓝

C.绿

D.红

【答案】AB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三原色指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三种基本颜色,我们通常说的三原色,即品红、黄、青(是青不是蓝,蓝是品红和青混合的颜色)。三原色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颜色,同时相加为黑色,黑白灰属于无色系。本题答案选ABD。

2.(单选题)孟子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其哲学寓意是:

A.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普遍存在矛盾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内部矛盾总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个侧面各有特点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孟子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万物没有同样的,它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是客观情形。物品的价值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甚至相差千倍、万倍,倘若将它们同等看待,就是扰乱天下。”这句话强调事物具有差异性,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本题答案选D。

3.(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治学三境界时引用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内涵最相近的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字面意思是沉溺于热恋中的情人对爱情的执着,人消瘦了,但决不后悔,就如学者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一种认定了目标就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

A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与题干诗句内涵不同。

B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警世贤文·勤奋篇》,意思是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与题干诗句内涵相同。

C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名篇《望岳》,意思是当人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表达了诗人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与题干诗句内涵不同。

D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表达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与题干诗句内涵不同。

本题答案为B。

4.(单选题)“一带一路”倡议已为古丝绸之路赋予了时代的内涵,为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列各国中,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没有经过的是(   )。

A.阿富汗

B.美国

C.沙特阿拉伯

D.意大利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A项,阿富汗,属于西亚国家,东部与我国接壤,是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经过之地。

B项,美国,属于北美国家,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没有经过。

C项,沙特阿拉伯,属于西亚国家,位于波斯湾以西,古代属于大食国,是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经过之地。

D项,意大利,属于欧洲国家,位于地中海北岸,陆上丝绸之路以罗马为终点。

本题答案为B。

5.(单选题)下列毛泽东诗词与创作背景对应正确的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930年第一次反“围剿”

B.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1949年解放南京

C.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1948年淮海战役

D.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对应错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出自毛泽东同志1935年创作的《七律·长征》。写作背景是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共产党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B项对应正确,“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出自毛泽东同志1949年创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作背景是1949年4月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C项对应错误,“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出自毛泽东同志1927年创作的《西江月·秋收起义》。写作背景是1927年9月的秋收起义。

D项对应错误,“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出自毛泽东同志1965年创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写作背景是:1965年5月,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回顾自1927年上井冈山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起,中国的革命历程,他感慨良多,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词。

本题答案(正确的)为B。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专题
你可能还会关注的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公务员考试网最新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热门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网站留言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信息反馈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07-2023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www.gsgwyw.com)
Copyright © 2007-2023 www.gsgwyw.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