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建国以来曾出现过不少脍炙人口、传唱至今的经典歌曲:
①《歌唱祖国》
②《我们走在大路上》
③《在希望的田野上》
④《春天的故事》
上述歌曲按诞生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①《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曲,创作于1950年,是著名的爱国歌曲。
②《我们走在大路上》是李劫夫于1962年作词谱曲的一首红色经典歌曲,鼓舞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干劲。
③《在希望的田野上》由陈晓光作词,施光南作曲,创作于1986年,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深刻变化。
④《春天的故事》由蒋开儒和叶旭全作词,王佑贵作曲,董文华演唱,创作于1998年,描述了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故事。
故正确排序为A。
2.(单选题)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我国唐代经广州港进口阿拉伯药材
B.我国宋代经宁波港进口日本的木材
C.我国元代经登州港向大夏出口蜀布
D.我国明代经泉州港向非洲出口瓷器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大夏是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后首次提及的西域古国之一,位于亚洲中部,不临海,所以向其出口不需要经过海路。C项说法错误,本题答案选C。
【背景扩充】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著名港口:
1、广州:史上唯一逾两千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广州古称番禺,位于南海之滨,凭借自身拥有的海上交通中心的优越条件,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的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元代时,广州的中国第一大港的位置被泉州替代,但广州仍然是中国第二大港。在海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的历史中,相对其他沿海港口,广州被认为是唯一长期不衰的港口。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
2、泉州:元代为世界第一大港
在南朝时,泉州就有与海外友好往来的记录。晚唐成为外贸港。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的侄儿王延彬任泉州刺史17年,“每发蛮舶,无失坠者,人称招宝侍郎”。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在此设福建路市舶司。南宋时泉、广常相提并论。其海舶往来东海、南海,非常活跃。宝庆元年(1225年)赵汝适提举福建市舶时,已知通商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50余个。朝廷规定福建沿海的商船都须由泉州市舶司领取“官券”才能出海。泉州城镇南门附近形成蕃商聚居的“蕃人巷”。宋廷允许设立“番学”,让“土生蕃客”就读。高宗绍兴末年,蕃商捐资在东郊兴建公墓。宋末有阿拉伯人后裔、海商巨贾蒲寿庚“提举泉州市舶司,擅番舶利者三十年。”宋代泉州造船业发达,有“泉舶”之称。
元世祖在至元十四年 (1277年),泉州海外交通贸易进入黄金时期。海上贸易东至日本,西达东南亚、波斯、阿拉伯、非洲。海舶蚁集,备受称赞“刺桐是世界上最大港口之一。”出口陶瓷、绸缎、茶叶、钢铁等,进口香料、胡椒、药材、珠贝等。
3、宁波:经久不衰的东海大港
宁波,秦汉属会稽郡,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从越州分置明州,以境内有四明山得名。后曾改为余姚郡,宋为庆元府,元为庆元路,明初改明州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后称为宁波府,今宁波市。
《三国志》言,“东鲧人时至会稽货布”。至迟在东汉初年,宁波地区已与日本有交往。到了唐朝,明州成为中国的大港之一。浙江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既是鱼米之乡,又是建造唐舶之所,越窑青瓷产地,还有深受海外欢迎的湖纺和杭缎,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明州成为日本遣唐使主要登岸港之一。
3.(单选题)下列绘画作品取材于历史事件的是:
A.《蒙娜丽莎》
B.《但丁小舟》
C.《苏格拉底之死》
D.《俄狄浦斯和斯芬克斯》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绘的丽莎·乔宫多的肖像画,A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但丁小舟》是由法国著名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于1822年创作的,取材于但丁名著《神曲》的故事,表现的是站在船中央的但丁被维吉尔引导乘着卡隆的渡船,穿过地狱湖的情景。B项不符合要求。
《苏格拉底之死》是法国著名画家雅克·达维特在178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这幅作品描绘了哲学家苏格拉底死时的情景,体现了革命者为信仰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苏格拉底之死是真实的历史事件。C项符合题目要求。
《俄狄浦斯和斯芬克斯》是法国画家古斯塔夫·莫罗早期的代表作,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D项不符合题目。
故正确答案为C。
4.(单选题)下列电影与其历史背景对应错误的是:
A.铁道游击队:抗日战争
B.圣女贞德:英法百年战争
C.高山下的花环:朝鲜战争
D.战争与和平:1812年法俄战争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正确,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鲁南地区(临城,峄县,滕县)的一支抗日武装。该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受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鲁南军区铁道大队”。
B项正确,圣女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绰号“奥尔良的少女”,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最后被捕并被处决。
C项错误,《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反映部队生活的电影作品,讲述一个普通边防连队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前、战中和战后的生活进程。
D项正确,《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法俄)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答案选择C项。
5.(单选题)“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思想,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智慧。下列体现的哲学思想与这句话相同的是:
A.“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B.“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C.“贾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D.“富贵而恣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意思是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准备,必定危险。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安”与“危”构成一对矛盾,这里面矛盾转化的条件为“忘战”。
A项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体现的哲学原理是:规律具有客观必、普遍性,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B项中,“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体现的哲学观点是:在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
C 项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商人旱天够买舟船,天涝购买车辆,等待缺乏。这句话也体现出矛盾是相互转化的这一哲学原理。
D项中,“富贵而恣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告诫我们,一个人不要有太强烈的贪欲,因为这种恶念,实际上就是为自己设置的陷阱,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跳下去。并不存在矛盾双方,与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哲学观点无关。
故而,本题答案选C。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