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清明上河图》是北宋作品,描绘了八百多个人物,七十多匹牲畜,二十多辆车、轿,二十九艘大小船只,以及各具特色的房屋、桥梁、城楼等,这幅画主要表现的是( )。
A.祭祀活动
B.山水景色
C.田园风光
D.社会风俗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清明上河图》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本题答案为D。
2.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发展了三民主义,加入了“联俄、联共、扶助三农的三大政策”的新发展,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一致,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本题判断为正确。
3.(单选题)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其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 )。
A.春分一夏至一秋分—冬至
B.立春一立夏一立秋一立冬
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
D.春分—夏至一立秋—冬至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二十四节气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其中,“四立”表示季节的开始。“二分”“二至”是季节更换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与大寒表明一年中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本题答案为B。
4.(单选题)中国戏曲剧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中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莱芜梆子
B.柳子戏
C.吕剧
D.五音戏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吕剧是山东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剧,是在民间说唱“山东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题答案为C。
【背景知识】
莱芜梆子流行于山东中部莱芜、泰安、肥城、章丘等一带,又名“莱芜讴”,包括梆子与微调两类声腔。
柳子戏又名“弦子戏”,是中国戏曲四大古老剧种之一,由元明以来流行于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衍化而成,在清代中叶盛极一时。
五音戏为山东省中部的济南、淄博及周边地区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五音戏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唱腔婉转、妩媚,素有“北方越剧“之称。
5.(单选题)墙内开花墙外香,这种现象说明物体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即分了的扩散运动,下列对于扩散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分子扩散的越慢
B.腌鸭蛋时鸭蛋变咸属于扩散现象
C.不同物质发生扩散不一定要相互接触
D.扩散现象仅局限于同一状态的不同物质之间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说法错误,扩散进行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就越快。
B项说法正确,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现象使盐的分子进入蛋中,使整个鸭蛋变咸了。
C、D项说法错误,扩散是由于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的现象。
本题答案(说法正确的)为B。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