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归纳概括 文章 文章写作 贯彻执行题 提出对策 综合分析
归纳概括题 辅警 辅警 辅警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文学、艺术知识试题及答案(222)
发表评论 来源: 编辑:kaifamei 日期:2023-12-24

1.(单选题)下列诗句描写的景色按春夏秋冬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③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①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写了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

②北宋诗人王禹偁的《村行》,落叶和荞麦开的白色小花,表明这是秋季。

③出自贺知章的《咏柳》,描绘了春柳的勃勃生机。

④ 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描写的是冬天景象。

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来排序,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2.(单选题)《茉莉花》被称为“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下列关于这首民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茉莉花》的发源地在浙江湖州一带

B.《茉莉花》由波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C.最早记录《茉莉花》的西方著作是《马可波罗游记》

D.《茉莉花》因歌剧《图兰朵》将其作为主题音乐而风靡欧洲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错误,因为《茉莉花》起源于江苏南京六合一带。B项错误,因为《茉莉花》是由英国的马噶尔尼使团出访中国期间带回欧洲的。C项错误,因为《茉莉花》最早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国哲学家卢梭的《音乐辞典》中就有收录,而曲谱则是在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一书中被记录下来。D项正确,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中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风靡欧洲。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3.(单选题)如果让你规划“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路线,下列不应列入活动路线的地方是:

A.江西瑞金

B.湖南岳阳

C.贵州遵义

D.四川阿坝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瑞金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驰名中外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所以A项应该列入活动路线之一。

B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并没有经过湖南岳阳,所以B项不应列入活动路线。

C项,1935年1月,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所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了贵州遵义,C项应该列入活动路线之一。

D项,193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率一方面军主力北上后,张国焘在阿坝格尔底寺大殿内召开了中共川康省委及活动分子会议。会议通过了以张国焘所作报告为主要内容的《关于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决议》,极力诽谤、攻击中央北上方针,坚持南下。可见,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了四川阿坝,D项应该列入活动路线之一。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

1549956457177_348525.jpg

4.(单选题)下列对“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诗句的理解,错误的是:

A.该诗句的创作背景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分田分地”的实质是确立农民个体所有的土地制度

C.该诗句描述的景象发生在闽西地区

D.当时苏维埃政权的基本任务是”打土豪,分田地“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这句诗出自毛泽东主席1929年秋创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蒋桂战争系国民政府内部由新桂系与蒋介石势力之间爆发的一场内战,属于新旧军阀在帝国主义操纵、指使下爆发的,以混战的形式反复争夺霸主权的非正义战争,发生在1929年3月27日。

A项,第二次国内革命亦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而《清平乐·蒋桂战争》是毛泽东主席于1929年秋天创作的。所以,A项正确。

B项,“分田分地”土地革命旨在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铲除封建地租剥削,实现“耕者有其田”,从而解放农村生产力。但是土地依然是国家所有(指苏维埃政权所有)。所以,B项错误。

C项,这首诗的前两句是“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上杭指的就是福建,闽是福建简称。所以,C项正确。

D项,第二次国内革命就是土地革命,所谓土地革命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所以,D项正确。

综上,本题答案选B。

5.(单选题)下列诗句与描写的景点对应正确的是:

A.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安徽黄山

B.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杭州西湖

C.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北京昆明湖

D.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贵州黄果树瀑布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 项:出自杜甫的《望岳》,描写的是东岳泰山,而非安徽黄山。排除A项。

B 项: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是杭州西湖。B项正确。

C 项:出自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描写的是扬州二十四桥,而非北京昆明湖。排除C项。

D 项:出自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描写的是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而非贵州黄果树瀑布。排除D项。

综上,本题答案选B。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专题
你可能还会关注的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公务员考试网最新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热门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网站留言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信息反馈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07-2023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www.gsgwyw.com)
Copyright © 2007-2023 www.gsgwyw.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