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河北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草原和海滨的省份,属温带季风气候。在历史上,河北省和河南省相对应,因地处黄河以北而得名,简称“冀”。对河北简称“冀”解释最贴切的一项是:
A.河北属于古九州的冀州
B.远古时期河北是北方共有之地
C.河北地属春秋时期的冀国
D.“冀”是“希望,期望”之地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九州”最早出现在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该书以自然地理实体(山脉、河流等)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即“九州”。“九州”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河北的简称“冀”就源于此。正确答案为A。
【背景知识】
北方共有之地指华北平原。远古时代,华北平原还在形成期的时候,这里人烟稀少,周围部落都可来此活动,是共有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河北省北部属于燕国,南部属于赵国,人们常将河北省称为“燕赵大地”。
2.(单选题)关于诗句涉及的物候特征,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A.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水对温度的调节作用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冷锋过境产生的天气变化
C.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海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D.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出自唐代张谓的《早梅》。诗句中“近水花先发”描述了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提早开放,涉及水对温度的调解作用。故正确。
B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诗句中“春风”是指气候学中的“夏季风”,玉门关属于非季风区,所以出现“春风不度玉门关”。与冷锋过境无关。故错误 。
C项,“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出自宋代欧阳修的《戏答元珍》。通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而温度又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故诗句体体现了海拔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故正确。
D项,“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出自唐代刘元载的《早梅》。诗句中“南枝向暖北枝寒”描述了南枝向阳得到阳光充足,生长茂盛,北枝背阴,生长缓慢,涉及光照对植物的影响。故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因此选择B项。
3.(单选题)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这段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精神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矛盾无时无处不在,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本题题干并未体现,排除。
②④: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题干中习近平所讲的话的意思是: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党的理论武装头脑,学习并树立先进的社会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②④正确,当选。
③:矛盾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既对立又统一的趋势、倾向和方面。矛盾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本题题干并未体现,排除。
本题正确答案为D。
4.(单选题)地球日,也叫环境保护日,定为每年的:
A.6月22日
B.5月22日
C.4月22日
D.7月22日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它由美国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发起,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本题答案为C。
5.(单选题)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自然环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濒临南海
C.雨季、旱季分明
D.金属矿藏资源丰富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错误,粤港澳大湾区地势北高南低,西部、北部和东部为丘陵山地环绕,中部、南部以冲积平原为主,呈相对闭合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三江汇流、八口出海” 的独特地形地貌。
B项正确,粤港澳大湾区濒临南海,背靠中国大陆、面向东南亚,是我国唯一地处南海的主要经济核心区 ,交通位置最为便利。
C项错误,粤港澳大湾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为夏热冬温,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季风发达,不存在雨季、旱季。
D项错误,粤港澳大湾区金属矿藏资源缺乏,区内产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
本题答案(正确的)为B。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