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归纳概括 文章 文章写作 贯彻执行题 提出对策 综合分析
归纳概括题 辅警 辅警 辅警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文学、艺术知识试题及答案(522)
发表评论 来源: 编辑:kaifamei 日期:2023-12-24

1.(多选题)根据经济发展的梯度原理,发达地区产业向落后地区转移是一个规律。对于这种转移,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还是以我为主,择善而“取”,正是一个地方领会和落实“又好又快”发展的标尺。弄清楚对方为什么要转移,避免将那些别处驱逐的污染企业“引狼入室”,能有效地防止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经济要“又好又快”发展,就要转变增长方式,从偏重“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高;而评价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

A.资源节约

B.环境保护

C.后发优势

D.综合指标

【答案】A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题干中提到“经济要‘又好又快’地发展,就要转变增长方式。”而“节约资源”本身就属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范畴。所以,资源节约与否,是评价增长质量好和坏的一个重要内容。A项符合题目要求。

B项:题干中提到“可以防止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从中可以看出,命题人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也是评价增长质量好和坏的一个重要内容。B项符合题目要求。

C项:利用“后发优势”与增长质量无关,也不是评价增长质量好坏的标准。排除C项。

D项:综合指标概念模糊,意思不明。排除D项。

综上,本题答案选AB。

2.(单选题)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领导中国革命一步一步走向胜利,仔细观察下图,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最突出的一项应是:

1558910704922_222663.png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

C.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1.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虽然秋收起义结果是失败的,但它却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也开辟了第一个在农村的根据地,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2.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A、B项均属于其历史教训,其中最突出的教训(中国人民革命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是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本题答案选B。

【背景扩充】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给我们的历史教训是,要推翻反动的军阀统治,单靠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战是不行的,必须发动广大的农民阶级,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这就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以反对军阀;如何开展农民运动,结成工农联盟。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汲取了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深刻认识到独立创建和领导人民军队的重要性,从忽视武装斗争到高度重视武装斗争,从间接掌握武装力量到直接创建、发展和指挥武装力量,完成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历史性转变,并由此开始了建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事制度的实践探索。

3.(单选题)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史称“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称为霸主。下列成语的出处中涉及春秋时期诸侯国争霸的是________。

A.否极泰来

B.问鼎之心

C.草木皆兵

D.纸上谈兵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与题意相符。“否极泰来”出自《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意思是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吴越春秋》讲述了春秋时期吴国与越国争霸的历史。

B项与题意不符。“问鼎之心”出自《晋书·王敦传》:“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专任阃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意思是指有夺政权的野心,现也指在比赛中有夺魁的雄心。

C项与题意不符。“草木皆兵”出处《晋书·苻坚载记》,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讲述了东晋时,前秦苻坚与晋国大将谢石、谢玄开战的故事。

D项与题意不符。“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此事发生于战国晚期。

本题答案选A。

4.(单选题)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尤其是历代的国都。

下列古都中,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是:

A.北京

B.西安

C.开封

D.南京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B项中,西安(古长安),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古都。本题答案为B。

【背景知识】

A项中,北京先后有春秋时期的燕国、金朝、元朝、明朝、清朝在此建都。

C项中,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故称“七朝都会”。

D项中,南京是著名的“六朝古都”,即三国的孙吴、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齐、梁、陈)。

5.(单选题)地形与气候的差异使得中国自南向北、自西向东形成了风情各异的建筑文化。下列关于各地区建筑风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的民居一般坐南向北,窗户大,采光通风好

B.西北地区利用地形,就地取材建造下沉式窑洞

C.西藏地区的民居多为木制的崩空式建筑,就地取材,且可防震

D.华南地区的“骑楼”,沿街而建,上楼下廊,可挡避风雨和炎阳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错误,我国民居大多讲究坐北朝南。东北也不例外,而且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天严寒,墙体厚,窗户小,采光通风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防寒、保暖才是其首要考虑的因素。其他选项均正确,本题答案为A。

【背景知识】

下沉式窑洞是由地下穴居演变而来,隐藏于地面以下,也叫地坑窑、地阴窑、天井窑。主要分布于豫西、陇东、陕西渭北、山西运城等地。

“崩空”是藏族建筑中十分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木结构建筑,它是川藏线上众多民居中的一道质朴风景。西藏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为修建“崩空”式建筑提供了木材保证。崩空式民居冬暖夏凉,结构牢固防震性能强,外观造型简洁庄重,色彩亮丽,深受当地藏族群众喜爱。

“骑楼”是一种临架于人行道上的楼房,多见于南方炎热而多雨的地区,具有遮阳、蔽雨之功能。一般多沿街或傍河建造,将房屋底层的前面部分辟为柱廊,做互相联通的人行道,其上层为房间。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专题
你可能还会关注的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公务员考试网最新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热门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网站留言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信息反馈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07-2023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www.gsgwyw.com)
Copyright © 2007-2023 www.gsgwyw.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