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李某(22岁)从邻居男孩小明手中骗得房门钥匙,即做模压并仿制,之后归还了钥匙。一日,李某趁小明家人外出,拿仿制钥匙开门行窃,因制作不准,未能打开房门,准备回家后继续作案,此时被人抓获。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题干中,李某已经着手开始犯罪,但是由于钥匙配得不够精准所以导致没有得逞,而钥匙配得不够精准属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本题答案为C。
【背景知识】
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2.(单选题)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
A.平等原则
B.对等原则
C.互惠原则
D.互利原则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本题答案为B。
3.(单选题)孙某在一起意外事故中死亡,他的配偶、子女依照遗嘱继承了遗产,引起该起继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属于________。
A.法律事件
B.法律行为
C.法律规范
D.法律适用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法律事件是指法律事实的一种。不依权利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和客观现象。
法律行为,是指法律事实的一种。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
法律规范是指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或者认可的,用以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为规范的一种。
法律适用通常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解决纠纷的活动。
引起该起继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是孙某在一起意外事故中死亡,这属于法律事件。本题答案为A。
4.(单选题)关于《宪法》在立法中的作用,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
A.宪法确立了立法的统一基础
B.宪法确立了法律体系的基本目标
C.宪法规定了完善的立法体制与具体规划
D.宪法规定了解决法律体系内部冲突的基本机制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宪法》在立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目标。(2)宪法确立了立法的统一基础。(3)合理的法律体系的建立是实现宪法的基本形式之一。(4)宪法规定了解决法律体系内部冲突的基本机制。(5)宪法是立法体制发展与完善的基础与依据。ABD项均属于《宪法》在立法中的作用。C项不属于《宪法》在立法中的作用。本题答案为C。
5.(多选题)正当防卫适用的条件是( )。
A.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施正当防卫
B.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是正在进行的
C.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
D.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而不能殃及与侵害行为无关的第三人
E.防卫行为可以超过必要限度
【答案】ABC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构成正当防卫,必须符合以下五个要件:1.主观条件,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使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行;2.起因条件,必须有危害社会的不法侵害行为发生;3.时间条件,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侵害行为;4.对象条件,防卫行为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本题选ABCD。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