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归纳概括 文章 文章写作 贯彻执行题 提出对策 综合分析
归纳概括题 辅警 辅警 辅警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文学、艺术知识试题及答案(300)
发表评论 来源: 编辑:kaifamei 日期:2023-12-24

1.(单选题)下列哪部书典型反映了魏晋时期人们的精神风貌?

A.《山海经》

B.《搜神记》

C.《桃花源记》

D.《世说新语》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山海经》大约是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一部上古时期荒诞不经的奇书,也有人认为是古代山水物志。《山海经》是一部记载我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

B项,《搜神记》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这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的故事集,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先河。其中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

C项,《桃花源记》是东晋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D项,《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魏晋士大夫玄学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小说中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故D项符合题目要求。

2.(单选题)明清两代每两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考试,参加考试的是各省举人及国子监监生。这一考试是:

A.乡试

B.院试

C.殿试

D.会试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科举制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会试是获得举人和国子监的监生可以参加的考试,一般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称为大比之年。考中的取得贡士资格。故正确答案为D。

【背景扩充】

1.院试:是国家科举考试的最初一级,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主持考试的长官是学政,又可以称学台、宗师。学政由皇帝任命进士出身的翰林院、六部等官员到各省去任职,任期为三年。学政在任期内,要依次到所管辖的各府、州去主持考试。学政亲临考场,叫做“案临”。院试包括岁试和科试两种考试。 岁试的基本任务是:第一,从童生中考选出秀才;第二,对原有的秀才进行甄别考试,按照成绩优劣分别给予奖惩。科试通过了,才准许参加更高一级的乡试,叫做“录科”。

2.乡试: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考试一次,一般在子、卯、午、酉年举行,考期多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称“秋闱”。乡试的正副主考官一般由皇帝任命在京的翰林及进士出身的部院官充任。此外还有同考官,又称房官或房师,担负分房阅卷的任务。同考官一般是从各省内调用进士出身的官员充当。此外还有负责监考、巡察及各种事务的官员,他们不得与考官接触。乡试有正规的考场,叫做贡院,一般建在城内东南隅。乡试共考三场,以初九日为第一场,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每场都于头一天即初八、十一日、十四日点名入场。每场后一日即初十、十三日、十六日交卷出场。

3.会试和殿试是最高一级的考试,其中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被黜落的问题。殿试在四月份举行,名义上是由皇帝亲自主持。此外还要任命阅卷大臣、读卷大臣,协助皇帝评阅试卷。明清两朝的殿试都只考策问一场。出榜分为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只有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为赐进士出身若干人,第一名称传胪;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若干人。在一、二、三甲的都泛称进士。按照清朝制度规定,殿试以后还要进行一次考试,叫朝考。最后根据贡士的复试、殿试、朝考三次成绩得出录取等级,再根据录取等级确定授予的官职。

3.(单选题)下列各句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了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双方会相互转化的哲学原理。

选项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体现了事物具有相对性的哲学原理。

选项B,“乐极生悲,否极泰来”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哲学原理。与题目中句子蕴含哲理相同。

选项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原理。

选项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B。

4.(单选题)“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中的“吾”和“吾师”分别指谁?

A.吾指亚里士多德,吾师指柏拉图

B.吾指莫泊桑,吾师指福楼拜

C.吾指庄子,吾师指老子

D.吾指颜回,吾师指孔子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出自亚里士多德。他是柏拉图的学生。虽然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但是他的话亚里士多德可不是什么都听,只有对的话亚里士多德才会接受,如果老师说的不对即使他是老师也不会听他的,所以亚里士多德才说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故正确答案为A。

5.(单选题)下列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列的是:

A.重庆大轰炸    南京大屠杀   湘西会战    鄂西会战

B.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百团大战    湘西会战

C.七七事变    重庆大轰炸    湘西会战    百团大战

D.重庆大轰炸    七七事变    鄂西会战    湘西会战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重庆大轰炸:重庆大轰炸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5年间日本对重庆进行轰炸218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

南京大屠杀: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 ,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 )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湘西会战: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会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战”(日方称“芷江攻略战”,我方称“芷江保卫战”)。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 。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怀化溆浦县的龙潭镇、温水乡和邵阳市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鄂西会战:鄂西会战是1943年夏季日本第十一军为打击中国第六战区部队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日本机动利用兵力,用各个击破的战术重创中国军队第六战区的第29集团军,第10集团军和江防军,将掠获的大批船只下行。鄂西会战历时月余,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兵力的进攻。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的计划失败,鄂西会战以中国胜利告终。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综上,排序正确的是B。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专题
你可能还会关注的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公务员考试网最新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热门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网站留言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信息反馈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07-2023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www.gsgwyw.com)
Copyright © 2007-2023 www.gsgwyw.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