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归纳概括 文章 文章写作 贯彻执行题 提出对策 综合分析
归纳概括题 辅警 辅警 辅警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试题及答案(284)
发表评论 来源: 编辑:kaifamei 日期:2023-12-24

1.(单选题)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发生的纠纷中,劳动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发生的纠纷中,劳动者经常因为与用人单位力量对比悬殊而存在举证困难。下列劳动争议中,对双方举证责任分配正确的是(  )。

A.老李认为单位将自己的工龄计算错误,应由单位负举证责任

B.小薛因不服从公司保密规定被开除,应由小薛自己负举证责任

C.老赵主张自己与某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应由公司负举证责任

D.小王在产假期间收到了单位的辞退通知,应由小王自己负举证责任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A项正确。B项、D项错误。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条:“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C项错误。

本题答案(正确的)为A。

2.(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B.我国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依然享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C.我国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D.我国公民在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正确,根据《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B项错误,根据《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根据《刑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四)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据此,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不再享有言论、出版自由的权利。

C项正确,根据《宪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D项正确,根据《宪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本题答案(错误的)为B。

3.(多选题)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与别人发生纠纷时,可选择非诉讼途径来解决,其中非诉讼解决纠纷的途径主要有(  )。

A.行政复议

B.调解

C.上诉

D.仲裁

【答案】AB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纠纷解决方式,分为诉讼方式和非诉讼方式。其中,诉讼方式是通过国家审判机关解决争议的过程,包括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非诉讼方式,与诉讼方式相对应,当事人不通过法院等机关处理法律事务。我国公民非诉讼途径包括调解,申诉、仲裁、复议等。本题答案为ABD。

4.(单选题)高某在路边捡拾到一只钱包(内有人民币9千元),送交值勤民警张某寻找失主,张某趁机据为己有。张某的行为构成(  )。

A.诈骗罪

B.贪污罪

C.职务侵占罪

D.侵占罪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题干中,交警张某将高某拾到送交给他寻找失主的钱包据为己有,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构成贪污罪。本题答案为B。

5.(单选题)危害行为属于犯罪的客观要件之一,其基本形式是(  )。

A.不作为形式

B.作为和不作为形式

C.故意和无意形式

D.作为形式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危害行为,是由行为人的意识、意志支配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犯罪行为分为作为与不作为两种基本形式。本题答案为B。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专题
你可能还会关注的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公务员考试网最新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热门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网站留言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信息反馈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07-2023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www.gsgwyw.com)
Copyright © 2007-2023 www.gsgwyw.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