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习近平主席以“我将无我”来表达自已作为国家领导人的使命。下列名言中,与“我将无我”所表达的思想最接近的是:
A.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B.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
C.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我将无我”强调了习近平主席作为国家元首为民鞠躬尽瘁的情怀,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的情怀。重点在于“无我”的境界。
A项中,“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语出老子《道德经》。意思是: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这句话也是说明圣人要以百姓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的意志为重。与“无我”意思最为接近。
B项中,“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语出宋代苏辙的《上皇帝书》。意思是:去掉老百姓的祸患,如同除去自己的心病一样。。没有体现出“无我”的意思。
C项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语出《尚书·五子之歌》。意思是:只有以百姓为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了。主要强调民众对于国家安宁的重要性。
D项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是: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主体是“每一个老百姓”,而习主席所讲“我将无我”的主体是“领导人”。
本题答案选A。
2.(单选题)以下中国历史上著名历史事件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序,完全正确的是:
A.牧野之战——长平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B.黄巾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李自成起义
C.诸葛亮七擒孟获——陈汤平定匈奴——郑成功收复台湾——郑和下西洋
D.安史之乱——八王之乱——玄武门之变——土木堡之变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①牧野之战是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的决胜战;②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发生在前270年到前262年;③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④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A项排序正确。
B项:①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②“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发生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③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④李自成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重要一方,时间是崇祯二年(1629年)。B项排序错误,正确排序应该是“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C项:①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②陈汤,字子公,是西汉时期的大将。他曾经出使西域,之后矫诏调动当地各国的军队,远征对抗汉朝的匈奴郅支单于,大破之并将单于斩杀,维护了西北边疆的和平;③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④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郑和下西洋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C项排序错误。
D项:①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②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③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④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兵败,皇帝被俘的事变。D项排序错误,正确排序应该是“八王之乱-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土木堡之变”。
本题答案选A。
3.(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成语中,其典故涉及到三国人物的有( )。
A.三顾茅庐
B.吴下阿蒙
C.闻鸡起舞
D.乐不思蜀
【答案】AB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关、张去隆中三访诸葛亮的故事,故A项符合题意。
B项:“吴下阿蒙”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比喻一开始缺少学识才干,后来有了转变,学识大进。故B项符合题意。
C项:“闻鸡起舞”记载的是东晋时期祖逖和刘琨的故事,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语出《晋书·祖逖传》。后以“闻鸡起舞”比喻及时奋发。故C项不符合题意。
D项:“乐不思蜀”讲的是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故事,《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记载,蜀亡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晋都洛阳。司马昭问他:“颇思蜀否?” 他说:“此间乐,不思蜀。” 后泛指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故D项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为ABD。
4.(单选题)“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是余光中所写的脍炙人口的诗句。下列有关“这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B.明朝时期郑成功曾收复此地
C.在我国古代曾被称为“瀛洲”
D.曾因《南京条约》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出自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诗句中的“这头”是指台湾。
A项正确,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B项正确,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
C项正确,先秦时,称台湾为“瀛洲”。
D项错误,南京条约是我国与英国签订,割让的是香港岛,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的时间是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 》的签订。
本题答案(说法错误的)为D。
5.(单选题)下列诗词描绘的名胜位于长江以北的是: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出自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是扬州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扬州位于长江以北。
B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描写的是庐山景象,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庐山位于长江以南。
C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是西湖景象,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境内,西湖位于长江以南。
D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张继的《枫桥夜泊》,描写的是秋天夜晚姑苏城外的枫桥。姑苏是苏州的古称,苏州位于长江以南。
本题答案(位于长江以北的)为A。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