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以干支纪年是:
A.乙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1894与1900相差6年,分别在天干和地支按顺序往后数6个数,可推出1900年为庚子年。本题答案选B。
2.(单选题)下列流行语与其所反映的哲理对应错误的是:
A.正能量——发挥社会意识正确导向作用
B.新常态——静止的、无条件的
C.接地气——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
D.中国式——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B项错误,“新常态”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一个“新”字体现的是运动而非静止。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其他选项说法正确:A项,“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正能量对意识起到正确导向作用;C项,“接地气”就是要广泛接触老百姓的普通生活,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反映最底层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利益;D项,“中国式”在中国人的心理上,可以解释为,中国传统的习俗、传统的风俗、传统的节日等。也可以解释为中国式的一些人和事的行为。每一种观念或行为都具有“中国”这一共性,体现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这一原理。
本题答案选B。
3.(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法观点的是:
A.“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屏障”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人不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流”
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不可逾越的天然界限”这一观点不仅是不可知论的观点,也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它将认识与存在孤立开来。
B项:“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这是英国经验主义者、哲学家乔治·贝克莱(1685~1753)的名言。
C项:“人不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流”强调世界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这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这句话则是代表他辩证法思想最有名的一句哲学格言。
D项:“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不承认相对静止,属于片面孤立的形而上学观点。
本题答案选C。
4.(单选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成员( )产生,并向该场所登记机关备案。
A.领导小组推选
B.经委派
C.民主选举
D.民主协商推选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规则》第五条规定:“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机构的组成人员,在当地爱国宗教组织主持下,由宗教活动场所所在地的信教群众民主选举产生,任期一至三年,可以连选连任。”可知,宗教场所管理员产生方式为民主选举。
本题答案为C。
5.(单选题)下列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对社会生产显著影响,下列事件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A.楚国某没落贵族被取消爵禄
B.燕国某人因无地来到秦国,秦国划给他一块荒地
C.秦国某人因将自己的三亩良田卖予他人,被处以刖刑
D.魏国某人粮食大丰收,官府派人来平价收购了他的余粮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正确,楚国“吴起变法”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对已传三代之封君,取消爵禄,降为平民。
B项正确,商鞅变法实行招徕政策,商鞅从三晋地区招徕无地的农民到秦国垦荒,给予田宅,并免除其三世的劳役和兵役。
C项错误,秦国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项正确,魏国“李悝变法”在经济上,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其中“平籴法”是指由国家控制粮食的购销和价格。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防止商人压价伤农;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防止商人抬价伤民,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本题答案(不可能发生的)为C。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