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归纳概括 文章 文章写作 贯彻执行题 提出对策 综合分析
归纳概括题 辅警 辅警 辅警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试题及答案(108)
发表评论 来源: 编辑:kaifamei 日期:2023-12-24

1.经济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故题干表述错误。

2.(单选题)下列民事纠纷中,不应按照相邻关系处理的是(  )。

A.甲新建的房屋滴水滴在乙的房屋上,引起纠纷

B.甲在乙承包的荒地上建蓄水池蓄水浇地,引起纠纷

C.甲在乙的房屋后挖粪窖,造成乙的房屋基础下沉,引起纠纷

D.甲引河水浇地,在乙、丙、丁的土地上修建引水渠,引起纠纷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相邻关系是指土地、土地上的自然物或建筑物的相邻所有人在使用或经营这些相邻的不动产时,相互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A项,《民法通则意见》第102条规定:“处理相邻房屋滴水纠纷时,对有过错的一方造成他方损害的,应当责令其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符合相邻关系。

B项、《民法通则意见》第97条规定:“相邻一方因修建施工临时占用他方使用的土地,占用的一方如未按照双方约定的范围、用途和期限使用的,应当责令其及时清理现场,排除妨碍,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符合相邻关系。

C项,《民法通则意见》第103条规定:“相邻一方在自己使用的土地上挖水沟、水池、地窖等或者种植的竹木根枝伸延,危及另一方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应当分别情况,责令其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挖掘粪窖属于相邻关系。

D项,导水地役权,即利用管道或沟渠经过供役地把水导入需役地的权利;甲引河水浇地属于地役权。

因此选择D项。

3.(单选题)关于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说法有误的是(  )。

A.法与经济基础有根本的联系

B.经济基础决定法的性质

C.生产力水平不影响法的发展水平

D.法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力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正确,经济基础决定法的产生。法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出现的,二者有根本的联系。

B项正确,经济基础决定法的性质。法的根本性质取决于它的经济基础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法。

C项错误,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D项正确,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具体表现为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本题答案(说法有误的)为C。

4.(单选题)2023年12月,徐某酒后无故对一店面财物进行打砸,后被公安机关查获。公安机关因徐某寻衅滋事给予其15日行政拘留。经鉴定,被破坏的财务价值为5000元。2023年1月检察机关以徐某构成寻衅滋事罪提起公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属同一行为,法律不可进行重复评价

B.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由行政处罚和司法处罚分别给予性质相同的评价

C.通常情况下,刑事司法在前而行政司法在后

D.徐某被行政拘留的十五日能折抵到刑期

【答案】C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B项正确,徐某被行政处罚及刑事处罚都是因同一行为,法律不可对其进行重复评价。行政处罚与刑罚之间存在着一定适用上的分工,意味着一般违法行为属于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的范畴,应由司法机关处以刑事处罚,严重违法行为若构成犯罪,属于刑事法律规范调整范畴,应当由司法机关处以刑事处罚,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由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分别给予性质相同的处罚。

C项错误,通常情况下,行政执法在前而刑事司法在后,行政执法过程中发现某一行为涉嫌犯罪,则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D项正确,根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徐某被行政拘留的十五日能折抵到刑期。

本题答案(错误的)为C。

5.(单选题)甲去乙的商店买东西,应当支付3000元,不小心支付5000元,按照民法规定,乙拿到的多出来的2000元属于(  )。

A.无因之债

B.不当得利

C.无因管理

D.非法财物

【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无因管理之债是指在无因管理成立后,管理人与本人之间发生债权与债务关系。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得到利益而使他人利益受到损害。

无因管理是指未受他人委托,也无法律上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自愿为他人管理事务或提供服务的事实行为。

非法财物是指违法行为人所占有的违禁品和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物品,不包括加工、生产的产品和经营的商品。

题干中,甲购买乙的商品,多付给乙的2000元,属于不当得利。本题答案为B。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专题
你可能还会关注的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公务员考试网最新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热门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网站留言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信息反馈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07-2023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www.gsgwyw.com)
Copyright © 2007-2023 www.gsgwyw.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