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第一章写道:“人生而自由,可他无处不在锁链中。”
B.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第一章写道:“知识就是力量。”
C.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第一章写道:“人生而自由,可他无处不在锁链中。”
D.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第一章写道:“知识就是力量。”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C项: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第一章写道:“人生而自由,可他无处不在锁链中。”《社会契约论》第一次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1789年法国国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人权宣言》中“社会的目的是为大众谋福利的”、“统治权属于人民”等内容充分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所以,A项正确,C项错误。
B项、D项:“知识就是力量”这句经典名言最早是培根说的。所以,B项错误、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A。
2.(单选题)下列哪次会议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八大
D.瓦窑堡会议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中共七大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并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本题正确答案为A。
【背景扩充】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中共八大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瓦窑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该会议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3.(单选题)对中国字画的落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惠存:是送给集体单位的
B.斧正:表示“请指导”的意思
C.清赏:表示这件作品供对方赏玩而已
D.俪正:指送给爱慕的人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在我国书画作品落款中,“惠存”多在给单位的作品中题写,指作品是赠给集体单位的。A项表述正确。
B项:“斧正”意为请对方像匠人一样用斧头削正,表示“请指导”的意思。B项表述正确。
C项:“清赏”意为清标可赏,表示这件作品供对方赏玩而已。C项表述正确。
D项:“俪”者,伉俪也。“俪正”是指对方夫妇都是行家,请一起指正,而不是指送给爱慕的人。D项表述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D。
4.(单选题)下列哪一措施不能起到减少空气污染的作用:
A.加快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利用
B.尽可能使用低硫少灰的燃料
C.鼓励步行,加强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
D.发展高层建筑,提高城市容积率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说法正确,天然气是比煤、石油更清洁的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少于其他化石燃料,造成的温室效应较低,燃烧之后也没有废渣、废水。
B项说法正确,正常的大气中主要含对植物生长有好处的氮气(占78%))和人体、动物需要的氧气(占21%),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0.03%)和其他气体。当本不属于大气成分的气体或物质,如硫化物、氮氧化物、粉尘、有机物等进入大气之后,大气污染就发生了。低硫少灰燃料的使用可以降低污染气体和粉尘的排放,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C项说法正确,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大气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鼓励步行,加强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可以有效减少机动车的使用,可以保护环境。
D项说法错误,发展高层建筑,与降低空气污染无关。高层建筑可以提高城市容积率和土地利用效率,缓解住宅供求矛盾。
本题答案(说法错误的)为D。
5.(单选题)下列与地震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冲击地震震源浅,影响范围小
B.水库蓄水、地下抽水可诱发地震
C.火山地震与构造地震常有密切关系
D.我国的强震绝大部分是深源构造地震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正确,震源是地震发生的起始位置,断层开始破裂的地方,震源向上投影到地表即为震中。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B项正确,在一定条件下,人类的工程活动可以诱发地震,诸如水库蓄水、城市或油田的抽水或注水、矿山坑道的崩塌、以及人工爆破或地下核爆炸等都能引起当地出现异常的地震活动,这类地震活动统称为诱发地震。
C项正确,火山地震可以是直接由火山爆发引起,也可能是因火山活动引起构造变动,或是因构造变动引起火山喷发,从而导致地震。构造地震是由构造变动特别是断裂活动所产生的地震。因此,火山地震与构造地震常有密切关系。
D项错误,全球绝大多数地震是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其中大多数又属于浅源地震,影响范围广,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非常强烈,常引起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本题答案(说法错误的)为D。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