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归纳概括 文章 文章写作 贯彻执行题 提出对策 综合分析
归纳概括题 辅警 辅警 辅警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试题及答案(265)
发表评论 来源: 编辑:kaifamei 日期:2023-12-24

1.(单选题)甲想盗窃,乙说:“盗窃多累啊,抢劫最快!”甲便实施了抢劫行为。乙构成(  )。

A.抢劫罪的教唆犯

B.抢劫罪的帮助犯

C.盗窃罪的教唆犯

D.盗窃罪的帮助犯

【答案】A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构成帮助犯,要求有帮助的行为与帮助的故意。本题中,乙说:“盗窃多累啊,抢劫最快!”甲便实施了抢劫行为。乙属于抢劫的教唆犯。本题答案为A。

2.(多选题)市场管理执法部门接到某商店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群众举报后,对该商店销售的商品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属于________。

A.依申请行政行为

B.依职权行政行为

C.具体行政行为

D.抽象行政行为

E.行政强制行为

【答案】BC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依申请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只有在行政相对人申请的条件下方能作出,没有相对人的申请,行政主体便不能主动作出行政行为。

依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无需行政相对人的申请就能根据自身的行政职权主动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作出的有关其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对称。是指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管理中,针对不特定的人和事制定普遍适用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目的,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做出的对相对人的人身、财产和行为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题干中,市场管理执法部门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商店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是其依照法律赋予的职权作出的,属于依职权行政行为。监督检查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强制行为。本题答案为BC。

3.(单选题)下列关于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迄今为止,我国宪法经历了四次全面的修改

B.我国宪法的制定主体是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C.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到会代表的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

D.我国宪法的修改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A项错误,我国先后颁布了一个宪法性文件和四部宪法,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 年《宪法》、1975 年《宪法》、1978 年《宪法》和1982 年《宪法》。其中,三次全面修改分别为: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宪法。1982年宪法迄今又经历了五次修改分别为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23年宪法修改,但并不是全面修改。因此,迄今为止,我国宪法经历了三次全面的修改。

B项错误,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在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是人民,制宪机关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全体人民享有制宪权,是制宪主体,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享有制宪权,而是制宪机关。

C项错误、D项正确,根据《宪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本题答案(正确的)为D。

4.(单选题)驾驶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时(  )。

A.?可以不携带驾驶证

B.可以不携带行驶证

C.应携带出厂合格证明或进口凭证

D.必须携带驾驶证、行驶证,放置强制保险标志、检验合格标志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一条:“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应当悬挂机动车号牌,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并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条:“……驾驶人应当按照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驾驶机动车;驾驶机动车时,应当随身携带机动车驾驶证。……”本题答案为D。

5.(单选题)“在事实发生之后制定的法律,不能将该事实中所涉及的行为确定为违法。”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法律只能对已发生的事实作出禁止性规定

B.法律未明确禁止的行为,一概为合法行为

C.法律没有明确溯及既往的,应推定溯及既往

D.不得制定对当事人不利的溯及既往的法律

【答案】D

【事业单位考试网()解析】法律的溯及力是指新法律对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能否适用。如果适用,即有溯及力,反之,则无溯及力。一般情况下,各国的通行做法是“法不溯及既往”。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追溯既往的法律不得通过。法国民法典规定: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在我国,“法无溯及力”同样适用于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题干中,“在事实发生之后制定的法律,不能将该事实中所涉及的行为确定为违法。”意思是不得制定对当事人不利的溯及既往的法律。本题答案为D。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专题
你可能还会关注的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公务员考试网最新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热门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网站留言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信息反馈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07-2023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www.gsgwyw.com)
Copyright © 2007-2023 www.gsgwyw.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