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笔试时间为8月22日,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备考申论,甘肃中公教育为大家准备了申论范文: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打破农村“垃圾围村”困境。
曾几何时,记忆中的乡村是炊烟袅袅、山青水绿、鱼虾成群;是微风阵阵、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然而,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取而代之的是垃圾围路围河,田地污水横流,村庄臭气熏天,饭桌苍蝇飞舞的景象。“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现象早已见怪不怪,如此不仅遮住了农村美丽的面貌,更不利于提升农民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垃圾围村”已然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短板,如何持续、有效地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是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应该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农村垃圾治理要因地制宜,科学治理。我国幅员辽阔,地势条件复杂,区域经济差距大,造成各地生产生活方式差异化明显,垃圾的产生及处理也不例外。2019年7月上海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条例,将生活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浙江金华则将垃圾分类好烂的、不好烂的,好卖的和不好卖的,简单明了接地气。拒绝照抄照搬城市垃圾治理模式及标准,尊重村民主体意愿,用村民好记易懂的方式,推行垃圾治理,成为全国治理示范。因此,开展农村垃圾治理要结合当地地域特点、人口规模、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环境要求等进行科学治理。
农村垃圾治理要全面治理,注重长效。垃圾治理是一项长线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坚决防止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据了解,目前农村不少乡镇因专用的垃圾分类处理站尚未投入使用,镇环卫车将村民分类后的垃圾仍然混装后运出,造成垃圾分类工作在“最后一公里”关头前功尽弃,影响了村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妨碍垃圾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作为基层工作者,要把好垃圾治理工作的各个关卡,采取明察暗访,现场督查等方式进行督导检查;要一抓到底,逐步建立农村垃圾长效治理机制,确保取得实效,防止“走过场”、“一阵风”。
农村垃圾治理强化宣传,齐抓共管。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反过来同样适用。想要保护乡情美景,推进环境治理,留住乡土味道,仅仅依靠政府主导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然而,一些地区对于宣传工作并不重视,“走过场,一阵风”的情况依然存在,不仅影响到治理大局,还会导致百姓口碑的下滑,可谓得不偿失。因此,作为基层工作者,要尊重村民意愿,建立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让农村重归山清水秀,让游子重拾乡愁记忆,关乎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农村居民为主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用循环经济的思路科学施策,确保农村垃圾治理的持久性和实效性,在实现兴民富陇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开创新局面、干出新业绩、建功新时代!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