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幼儿教师 6070 111 11 11 11
11 归纳概括 文章 文章写作 
  以文明乡风建设促乡村振兴,强化思想引领筑牢基石
发表评论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admin2 日期:2025-08-28

作者:霍军亮,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叶子苗,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乡村发展需要注重形态塑造,也必须关注精神培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开展文明乡俗培育活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对“强化文明乡俗建设”作出了具体安排。通过文明乡俗培育来带动乡村整体进步,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关键作用。提升乡村文明程度,需在深化价值引导、增加文化投入、倡导良好习俗、守护地域文脉等层面不断努力,使文明风尚成为乡村发展的内在支撑,奠定乡村整体进步的文化根基。

提升思想指导,巩固乡村文明根基。观念是实践的开端,增强政治思想引导是完善乡村文明创建的根本任务,有助于为乡村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精神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要求,要着力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培育良好社会风尚,促进党的创新理论更加广泛地传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普遍遵守,这为持续推动文明乡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具体来说更多公务员考试网题库就点击这里,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乡风建设的根本遵循。必须增强宣传引导力度,针对农村具体情况组建宣传队伍,选择农闲时段深入田野农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融入村民日常活动之中。需要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促进行为习惯形成,举办多种文化学习活动,例如品德授课、乡村读书小组等,使村民在安逸环境中主动接受并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必须将党组织建设融入乡村文明创建的每一个环节。要着力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内部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纽带作用,推动各方力量的有机结合和有效利用。要聚焦思想教育、文化保护、风俗改革等重点方面,促进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文明创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运用“三会一课”及主题党日等形式,增强党员的党性锻炼和模范作用,使党员成为引领文明乡风建设的重要角色。改进工作方式,积极推行“和美乡村建设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评比项目,提高村民参与文明乡风建设的热情和动力。

提升文化服务品质,打造农民精神家园。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促进优质文化成果下沉基层。”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涉及基本需求,农民群众体验最为真切、收获最为明显,必须持续增加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以乡村文化建设带动乡村整体复兴。首先要建立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基层的渠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加资源分配,运用专项补贴、税务减免以及完善公共设施等手段,提升乡村基层文化建设支持;借助先进科技手段构建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促进城市乡村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升农村文化服务与产品种类;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活动设计与提供,建立多样化的资金投入体系。同时注重乡村文化人才培育。积极探索“戏台下乡”等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着力发掘地方文化精英培养,构建乡村文化人才档案库,打造一支“精通艺术、心系乡民”的本土文化工作者集体,增强文化生机;大力倡导、推动和帮助城市里的青年文化工作者前往乡村施展才华,汇聚乡村文化建设的力量。务必推动乡村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筹措专门款项用于乡村文化场所的修建、器材的配置、活动的策划等;规划长远的乡村文娱活动蓝图,确立前进方向和核心工作;珍视村民的主导作用和开创意识,秉持“汲取于民,回馈于民”的理念,推动“村BA”“村超”“村晚”等民间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倡导文明风尚,塑造时代新气象。乡村需要保持淳朴民风,但不应承担人情负担,要明确区分传统习俗与不良习俗,向民众指明哪些值得弘扬,哪些需要摒弃。倡导文明新风尚是建设良好乡风的关键环节,要重点在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方面下功夫。首先应纠正不良风气。需要制定完善的乡村公约,约束村民的言行,促使村民主动遵守公共道德、家庭伦理和职业操守,增强个人修养;必须加强农民群体的思想教育,广泛传播科学常识,摒弃陈规陋习、过度操办和奢侈浪费等不良倾向,引导农民群体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要促进民间传统文化进步。珍视地方风俗习惯,仔细探究风俗习惯里边的文化意义,举办各种有趣的民间活动,提升村民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归属。努力去除旧的不良习惯,拟定结婚喜事、去世丧事的具体规范和步骤,劝导村民不要搞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彩礼过高的不良行为。务必让农民发挥主导作用。要最大限度调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组织的效能,促使村民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提升和自我帮助。要充分调动村民的内在积极性,大力推广和树立各种破除陈规陋习的模范样板,同时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让移风易俗转变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守护人类文明遗产,延续乡村历史传承。国家与中央政府颁布的《乡村整体复兴计划(2024—2027年)》确立了“社会风尚不断进步,传统华夏文化深度继承与弘扬,农民整体素养显著增强”的核心任务。华夏传统文脉是乡村复兴的根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必须继承并革新传统华夏文化。首先需要维护并继承乡村文化资产。要深入发掘并系统梳理宝贵的乡村文化财富,珍视并守护好古迹遗存、古村落等文化传承,实施科学修复和周全维护各类乡村有形遗产;要注重培养并支持民间手工艺人、民俗活动传承者、传统戏剧表演者等非物质文化传承者,激发年轻人学习并继承传统技艺的热情。此外,还要着力推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普及和理念传播。乡村学校要增设相关学科,中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本需加入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要推动社会各界助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安排文化工作者走进乡村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宣传,以此提高村民们的文化水平。还要主动研究乡村文化遗产的更新利用方法。要积极更新乡村文化传承的途径,加强科技支持,促进乡村文化行业与旅游、农业的有机结合,打造富有地方文化、民族风情和区域特点的文化商品与劳务,充分展现乡村文化的经济作用和社会意义。

这项研究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重大合作课题“关于1921至2022年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文献资料梳理与探究”的一个环节,项目编号为23JZD004。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专题
你可能还会关注的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最新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热门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网站留言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信息反馈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07-2023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www.gsgwyw.com)
    Copyright © 2007-2023 www.gsgwyw.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