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111 11 11 11 11 归纳概括
文章 文章写作 贯彻执行题 提出对策 
相邻主题 : 申论评分标准
当前位置 :  > 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 > 国考招考信息 » 正文
  【岭南文脉】广东公共文化服务强在哪?已形成逾百个服务优秀案例
发表评论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admin2 日期:2024-07-30

建成

各级公共文化设施近3万件;全省70多个重点文化设施项目顺利推进;智慧图书馆系统建设项目位居全国第一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周辉 通讯员 林燕

6月13日至15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公共文化建设现场”——2023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在江门举行。党

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工程,惠民”。”

广州市从化区、深圳市盐田区、惠州市博罗县3例入选2022年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主题厅于6月18日正式启用,扩建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历来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全覆盖......近年来,广东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引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

当前上下文状态

已形成100多个优秀服务案例

建设文化强省,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广东已将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列为文化强省建设十个项目之一。

在2023年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罗云川指出,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改革创新,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方面位居全国前列, 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实践,为群众创作文艺代表作,探索了面向全国的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创新经验。

此次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的平台,是广东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的体现。广东公共文化研讨会于2015年启动,着力打造公共文化对话交流平台和理论研究高地。八年来,研讨会先后在东莞、深圳、佛山、中山、广州、潮州等地举办,聚焦全国公共文化发展热点和难点问题,紧跟时代脉搏,汇聚省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问题。此次研讨会已成为广东市公共文化发展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

除举办研讨会外,广东还完成了80多项国家级、省级公共文化研究项目,形成了100多个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案例。本次研讨会上,广州市从化区图书馆馆长邱跃也分享了《构建文教联动阅读体系,提升城乡青少年精神素养——以广州市从化区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为例》。本案例入选2022年中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要抓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在本次研讨会上,与会嘉宾还考察了梁启超故居纪念馆、江门市图书馆、华侨博物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城市,中国。广东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给来宾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5年内投入中央和省级资金补短52亿元,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近3万个,实现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五级全覆盖。大力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各级公共图书馆134个、文化馆136个、二级以上文化站1567个;建成1.5万个标准化服务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新广州文化中心位于广州海珠湖畔,是全国最大的文化中心之一,已成为广州新的文化地标。此外,广东还着力打造了一批体现广东特色、符合国际水准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目前,全省70余项重点文化设施顺利推进,国版博物馆广州分馆、孙中山纪念图书馆建成启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主体建设完成,深圳歌剧院、湛江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积极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还注重文化“微地标”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嵌入景区、商圈、村庄、社区,打造粤语书吧、粤语文化广场等文化“微地标”,建设盐田区智慧书房等城乡公共文化新空间2500余个, 深圳佛山读书站、韶关风度学习、中山香山学习,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期待。

专注多元化服务,精准供应

“当前,在我们积极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的今天,利用数字技术整合文化资源,为老百姓提供多元化、精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罗云川强调。

近年来,广东通过数字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准确度,建设了“广东省事”文旅区、文化在线等省级平台,建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数字文化资源库。

在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中心建设方面,广东也取得了很大成效。2021年广东智慧图书馆系统建设项目排名全国第一,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排名全国第三,均被评为“优秀”。该省的公共图书馆和文化中心的本地资源存储容量为 20,300 TB。

此外,广东还通过社会化发展,提高了公共文化产品的质量。全省现有图书馆、文化馆57个、服务点3500多个,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聚会大会已连续四年在东莞举办,有效搭建了公共文化产品供需对接平台;完成334个村级文化和旅游服务中心试点建设,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打造品牌化的大众文艺产品,大力繁荣大众文艺创作和演出,创新举办“百歌赞美中华”、大众文艺作品评选、大众艺术花会、“星光熠熠南月”惠民行、广场舞展演、“粤美乡村——新文化舞台”等品牌活动;3个群文写作项目荣获第19届明星奖,位居全国第一。

背景案例

佛山《易书》:

让家庭藏书与全市读者分享

在佛山,读者可以通过开通佛山图书馆官方账号,选择“易书”自助服务,方便快捷地与其他读者分享自己的藏书,也可以从其他读者家中借阅书籍。“易书”工程已成为近年来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的优秀案例。

发挥社会资源参与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服务供需衔接不足的现状,仍是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佛山家庭读书氛围浓厚,民间藏书资源丰富,由此产生的对家庭读物的更新、淘汰、共享的需求已成为市民的现实需求。“很多读者都在想,能不能让自己的书焕发新生,扫描二维码就能像图书馆的书一样借书。”据佛山市图书馆业务管理部主任陈燕介绍,《2021年佛山市阅读调查报告》显示,80.72%的市民具有与公众共享家庭读物的意愿。

经过全面论证,佛山图书馆于2020年初启动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藏书流通平台的研发工作。2021年4月,平台上线并命名为“电子书”,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家庭图书与公共图书馆馆藏同平台流通的公益、综合资源共享项目。

依托微信小程序的技术创新,“易书”平台深度挖掘个人藏书资源,进一步拓展全市借书资源库。在平台上,用户可以上传家中闲置的书籍供他人借阅,也可以借用他人上传的书籍。上传的图书可以采用借阅、漂流、赠送等多种流通方式,也只能进行展示和智能管理。借书也有两种方式:快递和面对面。在

实施过程中,“易书”项目重点挖掘和吸收收藏家资源;严格控制家庭藏书共享的准入门槛;促进个人馆藏和公共图书馆资源的整合利用;注重平台品牌建设,打造全民读书创新品牌。此外,该项目还运用“E”技术,提高共享家庭藏书的流通性;开展一系列“易”读书主题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

拓宽文化自治路径

“易书”项目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好评。据统计,截至2023年5月,“电子书”平台累计使用量达23.2万人次,用户近7万人次,公民上传图书6万册,借阅订单近2万次。

专家认为,“易书”工程拓展了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增加了社会图书资源的总流通量。推动知识联通,构建全民阅读服务新生态;振兴家庭藏书,建设全民阅读之城;构建新型社会信用体系,产生广泛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拓宽文化自治路径,为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提供典范。

目前,“电子书”项目已获得2023年国际图联国际营销奖、2022年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案例、2021年广东省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示范工程第三名。

陈燕透露,“易书”项目目前正在探索在全国范围内开放服务,以盘活更多家庭藏书。

第二

江门鹤山: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团体文化活动相结合

今年5月13日,由江门市委宣传部、鹤山市委宣传部、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制作的音乐剧《咏春》在北京天桥演艺中心中国剧院上演,让更多观众了解鹤山独特的咏春文化。在鹤山市,当地政府将“狮子艺术”、“咏春拳”等表演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发展,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探索新路径。

创建“一主脉冲和三脉冲”模型

鹤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名人更多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就点击这里,如被称为“赞先生”的咏春一代宗师梁赞,以及被称为“冯长老”的鹤山狮子学校的创始人冯庚昌。2007年,“咏春”和“狮子艺术”成功申报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何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公共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当地鹤山社区提出了一条“一条主三脉”模式下非遗表演项目与大众文化活动相融合的新路径。

江门市鹤山文化馆副馆长梁彩虹介绍,“一主三脉”的传承模式主要体现在以政府搭建平台为主体,以校园推广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为主体的“政、校、民、侨”协同联动上。 以民间传承、华侨华人传播为脉络,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大众文化活动的融合发展。

为此,鹤山市建立了三个“机制”,分别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获取机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承机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外华人传播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

这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最突出的是使非遗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非遗传承人有了传承人。

梁彩虹介绍,“咏春拳”于2008年全面“进校园”,“狮子艺术”于2015年部分“进校园”;截至2021年12月,“五统一”(即统一制定全市中小学体育课程“表演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教学大纲)已覆盖鹤山市60多所中小学,在校生13万人;在全市第三届“咏春文化节”上,1万余名学生集体参加了“咏春拳”等级评比。这座城市的“狮子艺术”和“咏春拳”各有六代传承人;全市建立了35所“狮子艺术培训机构”和85所“咏春拳培训机构”,拥有注册狮子队伍223个,从事“狮子艺术”活动的人数6680人。

此外,该模式也促进了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其影响越来越深远。在“狮子艺术”方面,2006年至今,当地先后举办或参与了广东狮王大赛、“鹤山市第二届民俗文化庙会——百狮亮灯”大型活动、鹤山新年“龙狮会”等10余项重大活动。

在“咏春拳”方面,当地政府重点打造“梁赞咏春文化节”,在鹤山连续举办了三届“梁赞咏春文化节”和两届“咏春拳”国际盛会品牌。在政府的推动下,当地政府还签约了10个文旅项目,总投资8.75亿元。

专家评论

创新发展

广东公共文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程焕文,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许多创新思想和创新做法始于广东,并在全国广泛传播、复制和放大。可以说,广东是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趋势当之无愧的引领者。

广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2019年8月修订)于1997年7月生效,是中国第一部针对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性立法。2015年5月生效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是中国最完备的地方性图书馆条例。近年来,先后颁布实施了《东莞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佛山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性行政法规。在

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广东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城市图书馆之一广州图书馆、全球最大的城市文化中心广州文化中心、现代化的深圳图书馆,还拥有各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点。遍布全省的粤语书吧等新型文化空间,成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文化地标和重要标志。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方面,广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于2021年启动的“广东阅览通”项目,是推动省内图书馆服务一体化的创新尝试,让省内20多个市县的图书馆实现互联互通、互认。2021年投入使用的“图灵”系统,引领了图书馆行业科技创新的新潮流。

在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广东的做法、经验和模式举世瞩目。省各地涌现出丰富多彩的“图书馆+”、“文化馆+”工程,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例如,佛山市图书馆打造的“邻里图书馆”项目,利用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平台,帮助市民在家中建立小型图书馆,开展公共服务。

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方面,国家当前呈现出由“管理文化”向“管理文化”转变的发展趋势。广东领先一步,已呈现出从“管理文化”向“服务文化”发展的迹象。

广东公共文化建设要继续先试、越创新越好,继续引领全国公共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广东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鉴于珠三角、粤东、粤北、粤西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平衡、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作用和引领作用; 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二是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全力支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源建设、人员配备建设,特别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三是要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和公众群众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探索更多参与方式,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经验和广东模式。

上下文链接

2022年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部门

未决案件清单

一、文旅融合语境下的“粤语书吧”实践案例——2022“行走粤语阅读”阅读挑战赛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2、阅读点亮生活——广东省盲人诗篇朗诵大赛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三、“广东新春”广东数字文化推广活动

(广东省文化中心)

4. 广州市新年诗篇俱乐部

(广州图书馆)。

5、激活时尚: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中

(广州市文化中心)。

6、聚焦岭南文化,打造人文湾区——“以文看湾区”系列专题展览

(深圳图书馆)。

7.以“五新”措施推进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

(深圳市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8.着力规范广场舞管理,解决基层文化治理“顽疾”

【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六合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9、让文化之光温暖更多村落和民居——星级评定的村(民居)文化中心

(珠海市斗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10、数字科技赋能全民阅读——“易书”全家藏书共享服务

(佛山市图书馆)

11.探索“两改两融合”模式,解决民族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问题

(韶关县如源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12.人民的舞台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趣的

(梅州市大浦县文化馆)。

13.“优惠文化年”活动,准确满足全市数千万人民群众文化新需求

(东莞市文化中心)。

14. 星月儿童乐园 ·普特儿童综合阅读行动计划

(中山纪念图书馆)

15.“一主三脉”模式下的表演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大众文化活动融合发展——以“狮子艺术”与“咏春拳”为例。

(江门市鹤山文化中心)。

16.发挥名师作用,打造文化旅游名村

(阳江市江澄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17. 粤剧集

(湛江市下山区文化旅游体育局)

18.心地善良的茂名一鲁学者

(茂名市图书馆)

19、群体文化服务“招亲戚”“选亲戚”,文化下乡“赋能”“增效”

(肇庆市高要区文化中心)。

20.通过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潮州市潮安区文化中心)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专题
你可能还会关注的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最新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热门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网站留言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信息反馈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07-2023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www.gsgwyw.com)
    Copyright © 2007-2023 www.gsgwyw.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