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6070 111 11 11 11 11
归纳概括 文章 文章写作 贯彻执行题 
  申论大作文分值高难度大?这些症结表现你中招了吗?
发表评论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admin2 日期:2025-07-06

申论考试中,让众多考生心生畏惧的便是那篇占据40分比重的大作文,其分量几乎占据了试卷的一半。同时,考生需在约一个小时的时限内,完成构思并撰写一篇约1000字的文章。如此高的能力要求,使得许多考生一提到写作便感到畏惧。那么,我们该如何突破大作文这道难关呢?

关键在于找准问题的根源,唯有如此,方能准确治疗!通常情况下,考生们的问题体现为:

01 “模板大师”

众多学子热衷于寻求快速成功之道,忽视了对真题的深入探究,转而投入大量时间记忆申论作文的固定模板,意图在考场上以一成不变的方式应对各种题型,然而这种做法往往导致成绩不佳。究其原因,在于他们未能充分认识到申论考试的复杂性。

公务员考试具有选拔性质,申论部分的答题需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而这些材料每次都会有所更新,因此作文的观点和写作方向也会随之改变,使用模板来应对考试是行不通的。

再者,未能充分认识到评卷专家的技艺水平。这些评卷专家均出自高等学府,对文字的洞察力极强,仅凭模板化的答案是无法躲过他们锐利的审阅之眼的。

因此,摒弃那些固定的模板,少年,让你的文章真正贴近素材本身。掌握撰写优秀大作文的方法,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具体来说,是:

一、分析题干和给定材料,找出论点

【例】2017国考副省级申论大作文

依据所提供资料,围绕“效法水之智慧”这一主题,结合现实情况,撰写一篇论文。

要求:

(1)见解明确、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以“以水为师”为题,其核心观点便是“以水为师”,简单来说,即是将水视为导师,从中汲取智慧。作为导师的水,必定蕴含诸多长处,值得我们效仿,故而本文应聚焦于探讨水的这些优点,进而进行深入论述。

二、以材料为依托提出分论点

孔子曾言:“智者喜好流水,仁者偏爱青山;智者活跃,仁者宁静。”师从那活泼流动的河水,能够启迪智慧,这种“智者乐水”以及“智者活跃”的观点,人们普遍接受。然而,仁者亦乐于亲近流水。大海容纳百川,流水与仁者一样,都拥有宽广的胸怀,这是第一点。孔子还说过:“仁者,爱人也。”仁者普施恩泽于众人,流水滋养世间万物。每当遭遇严重旱灾,庄稼枯萎,大地一片荒芜,一场及时的甘霖降临,救济了众生,这是第二点。孔子强调中庸之道,认为所有事情都不应走向极端。适度之水对生活有益,但过量则会引发灾难;这就像父母对子女的关爱,适度能促进其健康成长,而过度溺爱则可能适得其反。《论语》中提到:“过分与不足同样有害。”这真是一个至理名言,水的哲学也不例外。

审视生物的演变历程,众多物种均源自一个共同的祖先,而在这一过程中,水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关于生物的起源,至今尚未有明确的结论,诸如陆地起源论、深海起源论、宇宙起源论等观点林立,各执一词,均需进一步证实。然而,不论哪种起源观点,都离不开水的存在。水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必需品,没有水,生物便无法存在。水滋养了所有生物,这种恩泽可谓至高无上。明白了这个道理,仁者又怎能不对水产生喜爱之情呢?仁者与智者并肩漫步于山水画卷之中,既陶醉于山峦之壮丽,又沉醉于流水之悠扬,仁爱与智慧相融合,彼此衬托,更显其美。

材料中阐述道:“海纳百川,水与仁者皆怀有宽广的胸怀,这是其一”,这揭示了水的特性在于其包容性。基于此,我们可以提出第一个论点:应当学习水的这种包容品质。

材料中提及:“每当遭遇严重旱情,庄稼干枯,土地荒芜,千里之地一片赤红,一场及时雨能普洒恩泽,此为其一”,这揭示了水的益处在于其普遍的恩惠。第二个论点则是:借鉴水的这种普遍恩惠的特性。

材料中阐述了孔子推崇的中庸之道,强调行事不宜偏激。适度之水利于滋养,过量则可能酿成灾害;同理,父母的疼爱对子女的成长大有裨益,但过度的溺爱却可能适得其反。《论语》中提到:“过犹不及”,此乃真理,水的哲学亦不例外。由此可见,水的优点在于其适度性。基于此,第三个分论点便是:学习水的适度性。

三、依靠积累,写论据

分论点在于阐述水的包容特性。举例来说,我们日常饮用的茶,正是水容纳了茶叶;同样,我们食用的粥,也是水接纳了谷物;至于各种饮品,它们都蕴含了水果的精华;而中药,更是汇聚了草本植物的精华。

故此,我们需效仿水之特质,展现出宽广的胸怀,接纳周遭之人,接纳多元的文化,接纳多样的文明。

四、学论证方式

论证方式常用的方式有:

以具体案例进行说明,能够使论点更加直观、更具公信力。

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在引用论证时,我们需要细致地分析其具体功能。例如,通过引用名人的名言、格言或权威的数据,能够提升论证的公信力和权威感;而引用名人的轶事或是奇闻异事,则能够增添论证的趣味性,进而吸引读者的兴趣。

那么,针对上文所提及的“学习水的包容性”这一分论点,作者主要运用了举例和理论两种论证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若能熟练地运用多样化的论证技巧进行论述,便已满足了考试的基本标准。

02 “跑题先锋”

申论大作文有着严格的要求:观点明确。可见真题!

【例】2019国考副省级申论大作文

“资料五”的结语中提到,“都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人工创造与自然景观,理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理想的生活方式或许在于城乡之间的自由穿梭。”针对此观点,我深有感触,以下便从个人视角出发,结合现实情况,以“城乡交融,构建和谐共生图景”为题,展开论述。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

【例】2019年山东省考申论大作文(A类)

深入剖析“资料5”中重点标注的语句“遇事可商议,集体事务由集体商议,探寻社会各阶层意愿与需求的广泛共识”,结合相关资料,从个人视角出发,自行拟定文章标题,撰写一篇论述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立意深刻;

……

众多考生之所以成为“跑题先锋”,关键在于他们未能准确把握“观点明确”的含义,反而被“自选角度”这一表述所误导,于是在答题纸上任意发挥,尽情书写,最终导致其作品未能达到三类文标准,换言之,大作文得分不足20分。

申论考试中,“观点明确”包含着两层含义:

一、确保观点准确无误。观点应当基于对题目内容的深入剖析、透彻理解以及对所提供资料的精准提炼和深入领会,观点应明确具体,绝不允许模糊不清,更不容许含糊其辞。

在撰写文章时,务必确保观点明确。首段中观点需明确呈现,而各个分论点也应紧密围绕这一核心观点展开论述,以便阅卷者能够迅速识别并把握你的立场。

03 “抄材料达人”

众多学子,因平日未曾储备,腹中空空,写作时显得笨拙,于是考场之上,他们只能将“材料”视作救命稻草,直接将材料内容照搬,大段大段地抄袭,整篇整篇地抄袭,只为增加字数,胡乱填充作文,最终导致答题纸上字迹满篇,却尽是毫无价值的文字,这样的结果,低分自然在所难免。

常言道,“世间文章多借鉴”,关键在于你是否懂得如何借鉴。此外,申论考试大纲也明确指出,考试主要评估应试者对指定材料的分析、总结、提炼和加工能力。

显而易见,这要求考生在“抄”这一环节上达到更高境界,不仅要具备巧妙的分析和归纳“抄”的能力,还要有高水平的提炼与加工“抄”的技能,绝非简单的全文复制,段落摘抄。

这就需要考生做到:

首先,需明确材料内容的分类。具体来说,要分辨哪些是陈述性材料,哪些是事例性材料。其次,要思考陈述性材料是否能够有效支撑大作文的论点,以及事例性材料是否适合作为论据。只有对这些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在写作时运用得当,做到有针对性地“引用”材料。

其次,需提取关键内容。在材料中,有些段落包含较多的修饰性词汇,而另一些则充斥着大量的描述性语言,均需将这些核心信息提取出来,然后进行摘录。

三是需运用策略性的“模仿”。例如更多公务员考试网题库就点击这里,进行同义词替换、将简短句子扩展、或将长句精简等,以调整表达形式。

04 “脑动的小巨人,手动的小矮子”

众多应试者在日常备考申论的过程中,往往只停留在“思考”阶段,严格按照题目要求细致勾画,对给定材料进行详尽阅读,然而在至关重要的写作阶段,却变得怠惰,只是在大脑中草草过目答案,如此一来,这篇作文便草草收场。

这种所谓的“脑动”不过是空谈理论,等到真正走上考场,才会意识到,频繁动脑却不动手的结果是:词汇和语言运用能力低下、表达过于口语化、言辞无法准确传达意思、提笔时却忘记字词。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高分与你渐行渐远。

终究,公务员选拔旨在选拔杰出人才,而这批人才正是引领国家发展方向的关键力量。肩负如此重大的职责,若文字表达能力欠佳,那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想要破解还需要:

首先,广泛涉猎各类读物。借助半月谈、人民论坛等高品质的社评平台,研读各位作者的佳作,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从而提升我们分析问题的层次与深度。

二是要勤于动笔,反复练习。务必将历年的申论真题一丝不苟地书写在答题卡上,不能仅仅满足于“心中默念”,唯有将想法付诸笔端,才能切实察觉到自己在表达方面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专题
公务员考试网最新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热门文章
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网站留言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信息反馈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2007-2023 甘肃公务员考试网(www.gsgwyw.com)
Copyright © 2007-2023 www.gsgwyw.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