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才中心首场招聘提供3400岗位
扬子晚报网报道,2月27日,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今日上午在南京人才中心举办了龙年首场招聘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152家企业参与,共提供3399个职位。众多应届及往届大学生纷纷前来寻找工作机会。那么,南京企业为何更倾向于招聘外地员工?应届生和求职者又该选择哪种求职途径更为有效呢?招聘活动同时在线上线下进行,求职者可利用“江苏就在你身边”的抖音官方账号以及“领航视界”的微信视频账号,参与双平台的直播互动,并且能够在线提交个人简历。
上午九点刚过,众多年轻求职者便陆续抵达坐落于北京东路上的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亦即南京人才市场。这场招聘会是由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负责承办的2024年新春首场综合性招聘活动。应聘者们多数通过网络渠道得知了这一信息,并携带简历提前至此咨询和寻找工作机会。记者观察到,今日现场以及源源不断前来的求职者人数,已达到近三四年来的最高峰。
问岗
抵达现场的各企业均具备相当实力,诸如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公诚节能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国科智能电气有限公司以及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等。据悉,共有152家企业参展,它们带来了涵盖制造业、软件信息服务、新能源、电力、金融、教育培训等多个产业领域的617个职位,以及3399个就业岗位。机械研发工程师、工艺设计师、销售经理、行政助理以及带货主播等职位颇受欢迎,月薪超过8000元的岗位比例达到了26.2%,而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求职者占比则为40.3%。
在江苏XX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前更多公务员考试网题库就点击这里,众多年轻求职者依次递交着他们的简历。记者观察到,这家公司坐落于江宁区,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提供的岗位涵盖了从生产一线到高级管理,所需新人的学历要求从中专生到硕士研究生不等,起薪普遍在5000元左右。与其他招聘企业一样,这家公司的薪酬水平并非单纯随着学历的提升而等比例增加。我们更偏爱招聘来自外地的年轻员工,并且会适当提高薪资待遇,因为他们相较于本地人,离职的可能性较小。
问岗
与那些充满活力的科技企业展位形成鲜明对比,那家著名的物流企业展位前冷清得几乎无人问津。“若不是现在还在上课,我倒是挺乐意去送快递的。”南京某职业学院的学生小柳向记者透露,送快递虽然辛苦,但每月的薪酬是自己可以争取的,而且还能避免在单位里陷入无休止的竞争漩涡。
小李,这位海归留学生,向记者透露,他在年前得知有这场招聘会时,心中充满了期待。尽管他已经在网上向近10家企业投递了简历,并且收到了其中几家企业的面试邀请,但他对这些机会并不十分满意。他想要亲自去线下看看,那些机会是否更加可靠。此外,小李还提到,他的同学通过在线招聘平台,经过面试等一系列考核,最终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找到了“班主任”的职位。至于这位同学是否对这份工作满意,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才能揭晓。
岗位滚动播出
陈伟,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市场发展部的副部长,指出春节过后往往是企业招聘的旺季,而南京近期推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更是激发了企业的招聘积极性,使得节后的招聘市场呈现出供需双方均十分活跃的景象。在本场招聘会的参与企业中,观察整个行业的需求状况,我们发现软件与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等行业对于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需求仍然十分迫切。这些创新领域的公司提供的薪资水平普遍较高,然而,尽管求职者众多,符合条件且合适的应聘者却相对较少,这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新旧动能的快速转换使得某些群体和行业在就业结构上面临的矛盾问题愈发凸显。据悉,本年度该中心将沿袭往年做法,通过举办线下招聘会、利用线上招聘平台、依托南京人才驿站等多种途径,精心组织各类常规招聘活动。同时,以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为目标,针对南京市“2+6+6”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将定期根据产业特点举办专场招聘会。
记者获悉,自2月28日开始,南京人才市场将每周二至周五上午在南京人才大厦二楼定期举行常规的现场招聘活动。有招聘需求的单位可以登录“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进入现场招聘会专区,挑选“南京市本级”进行招聘会的预订;求职者同样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或者关注“南京人社”和“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的微信公众号,浏览招聘栏目,提前获取招聘会的相关信息。
南京人才中心龙年首场招聘火爆登场
职业规划导师给您几条建议——
目前求职与就业过程中,有哪些要点需关注并掌握?对此,扬子晚报记者对领航集团职业规划导师周建政进行了专访。
今日的招聘会场面热烈,标志着众多民营企业正在逐步回暖,他们正积极寻求产品创新、技术革新以及拓展海外市场的途径。企业期望求职者具备信息化及人工智能方面的认知,这两种能力有助于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引领的新时代背景下;同时,现场也聚集了大量大学生,他们正处于考研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升学与就业的双重选择。观察当前大学生的简历,可以发现他们在面试准备上做得更为周全。这一变化主要归功于近两年求职渠道的细分:众多专业求职辅导机构以及AI求职辅助工具,为众多大学生提供了助力。
周建政给预备求职的大学生提出几条建议:
充分挖掘所有机遇,在校园生活中积极积累实践经验。根据所学的主专业方向,不断进行技能的转换与升级。若你攻读的是信息化工程,建议广泛涉猎商贸领域的知识及经验;若你属于经管专业,则建议补充学习人工智能、AI数据分析等工科领域的知识。加强学科素质与技术的融合,将显著拓宽就业选择。
薪资可能并非选择职业的首要考量。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至关重要,你将如何抉择?是选择一份表面薪资丰厚却对职业发展无益的工作,还是选择一个有助于积累更多职场经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岗位?大学生们可以从专业与行业发展的结合点出发,进一步上升到对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的深入理解,以此来做出判断。
图片由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宋宁 摄
校对 李海慧